• 33阅读
  • 0回复

黎以撤军协议签字前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26
第6版()
专栏:综述

黎以撤军协议签字前后
朱梦魁
黎以双方经过美国国务卿舒尔茨的穿梭斡旋,关于以色列从黎巴嫩撤军问题的协议,已于5月17日正式签字。协议签字前后,有关各方作出了各种不同的反应。
黎以协议规定,在叙利亚和巴解撤军的条件下,以色列军队将在协议生效后8至12周内撤出黎巴嫩。美国认为,协议为中东和平进程“铺平了道路”,“跨越了一个重要的门槛”,是中东和平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黎以协议签字后,美国政府就取消了向以色列出售75架F—16战斗轰炸机的禁令,并决定重新邀请贝京访美。舒尔茨还曾向以色列保证,要进一步加强美以关系,美国决不同巴解谈判。据以色列报纸报道,美国将不要求以色列撤出黎巴嫩,除非所有的外国部队也撤离。
以色列外长沙米尔在以色列内阁原则同意协议草案的当天就扬言,如果叙利亚和巴解拒绝从黎巴嫩撤军,
“那么这项协议将被认为是中止了”,“以色列将根据它的利益自由地采取行动”。据报道,以色列正在黎巴嫩南部和贝卡地区加强军事部署,叫嚣准备再等待“几周”,然后决定把它的部队留在黎巴嫩。
黎以协议得到了包括埃及、沙特阿拉伯在内的多数阿拉伯国家程度不同的谅解和支持。
叙利亚和巴解组织强烈反对黎以协议。叙利亚表示,叙利亚军队是应黎巴嫩政府的邀请进驻黎巴嫩的,与以色列撤军无关。叙利亚并且拒绝接待美国的中东特使哈比卜,认为同他“无话可说”。巴解组织执委会强调,以色列侵略军应根据安理会508号、509号决议无条件地从黎巴嫩全部撤走。
苏联乘机积极对中东局势施加影响。塔斯社曾就黎以协议发表声明,谴责美以“赤裸裸地侵犯黎巴嫩主权,准备对叙利亚和约旦发动新的战争”,认为协议“只会损害黎巴嫩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另一方面,苏联正不断地把大批武器运进中东。
在黎巴嫩国内,大部分舆论谅解政府的处境,支持黎以协议;一部分人坚决反对,宣布在黎巴嫩北部组成“民族阵线”,以阻止协议的执行。在黎以协议签字前后,黎巴嫩国内局势急剧恶化。在阿莱和舒夫山区,敌对派系的武装冲突日趋激烈。在贝卡地区,叙以重兵对峙,交火事件不断发生。
外国观察家认为,黎巴嫩政府已经制订了必要措施,以消除对黎以协议可能产生的消极反应,并采取了克服困难的步骤,以便使外国军队按照规定的时间表撤出黎巴嫩。杰马耶勒总统将亲自负责同叙利亚进行谈判。瓦赞总理建议叙利亚首先撤军,以考验以色列撤军的诚意。为了取得阿拉伯和国际社会的支持,黎巴嫩政府还派出特使前往一些阿拉伯国家和西欧,进一步解释黎以协议的内容和黎巴嫩政府的立场。
一家英国报纸在分析黎巴嫩未来形势时说,目前以叙在撤军问题上相持不下。以色列外长沙米尔警告说,如果叙利亚不撤军,那么以色列也不按照协议规定的方式撤军。有消息说,这意味着以色列单方面撤军的界限不超过阿瓦利河,并将无限期地占领阿瓦利河以南的黎巴嫩领土。一些阿拉伯人士认为,鉴于这种情况,外国军队撤出黎巴嫩,目前看来还不可能。因此,舒尔茨的中东之行不过是给奄奄一息的美国政府的中东方案注射了一针“强心剂”罢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