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论拈阄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26
第8版()
专栏:

论拈阄儿
曾慧民
拈阄儿原始、神秘,又近乎儿戏,但历史淘汰不了它。
有时候,怎么也裁决不下谁该做什么,或谁该得到什么,人们就求助于拈阄儿。凡伸手拈了阄的,都服服贴贴依阄行事。拈阄儿是解决疑难问题的绝招。
历史上曾有过皇位没人愿去坐的事。没有办法,把皇子们请来拈阄。拈中的被迫登基。拈阄儿多“神”!
《水浒》里也有拈阄。攻打曾头市,活捉史文恭后,宋江请卢俊义为山寨“第一把手”。头领们鼓噪不服。宋江无奈,提议和卢拈阄,决定谁去攻打东平府或东昌府,“先打破城子的,便做梁山泊主。”于是,拈阄也为解决农民起义领导权的“危机”找到出路。
古希腊时,法官对一名罪犯说:你面前有两个阄,一个写生,一个写死。对你的判决就看你拈着什么了。罪犯早猜到两个阄写的都是“死”字。他拈起一个阄迅即吞进肚子里,迫使法官宣判他为“生”。法官借拈阄作幌子欲致罪犯于死地;罪犯也借拈阄斗智死里求生。拈阄的妙用变化无穷。
有用,谁都用。大户人,兄弟分家拈阄。保甲长抽壮丁拈阄。浮浪子弟赌赛拈阄。甚至值更守夜、聚酒作诗都拈阄。七拈八拈,拈出了旧社会的众生相。
新中国建立以后,拈阄儿的用场逐渐缩小了。只是偶尔使用了。
不料,近来拈阄儿又有增加的趋势了,似乎不少事情,也非拈阄不足以办通。
分新房子,谁住下边,谁住顶层,谁占有阳台,拈阄。杀猪分肉,谁要七肥三瘦,谁要七瘦三肥,谁要肥瘦各半,拈阄。派人植树,十人抽二,谁去谁不去,拈阄。拈上了瘾,连“长”字辈也参加进来,只是有点羞羞答答:“你们先拈,剩下是我的。”使人怀疑,这样下去,有一天,医生做诊断、法院做判决、开会做决议,等等,会不会象古代一样,也都要拈阄呢?
分点东西,不能让主其事者拍板吗?不能让参与其事的众人商量吗?难。让主事者拍板,又怕主事人“捷足先登”,“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由参与其事的人“商量”,则又怕旷日持久,言不及义,张飞捉耗子——大眼瞪小眼,不欢又不散。
生活是螺旋式前进的。有些事失去权威,没有信赖,便仰仗于拈阄儿,把人世间的“公道”、“公正”、“公平”付诸于“阄”,听凭一字发落,各人去碰各人的“运气”!
人力并非可以随时征服一切,也有无可奈何的时候。但这要靠我们奋发图强,努力克服困难。
我们是社会主义者,我们的命运当然不能交由拈阄儿来安排。倘一切都拈阄,那我们还要什么信仰和道德规范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