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日本,狭窄而广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27
第6版()
专栏:

日本,狭窄而广阔
本报记者 罗尔庄
锦缎般的濑户内海波光粼粼,翡翠般的大小岛屿星罗棋布,红霞似的樱花点缀于万绿丛中……当《朝日新闻》社的两架小型喷气机“千早”和“疾风”号载着《人民日报》访日代表团从广岛机场腾空飞返东京时,这些就是最初映入我们眼帘的迷人景色。从广岛到东京航程七百多公里,承主人雅意,飞机减缓航速,让我们得以较从容地领略岛国瑰丽的风光。高空俯瞰,使人更清晰地看到,日本确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沿途群峰起伏,海湾交错,有些岛屿几乎挤满了房屋。不多的一小块一小块田地,就散落在这山山水水的“夹缝”间,这里你不可能看到“一马平川”。不到一个钟头,飞机依次掠过神户、大阪、京都、奈良、名古屋。那高楼林立的城市,或“鸡犬相闻”的村落,一秒钟也没有在视野里消失过。甚至飞机特意挨着雪冠高耸的富士山绕航一周时,簇拥在山麓中的房舍也历历在目,随之扑入眼帘的京滨工业区,更是“楼宇连云”了。这情景,加深了近十天来我们在地面得到的印象:对于生活在列岛上的一亿多人口,日本的国土,相对地说也许有点狭窄吧!
当我们重又置身于车如流水、繁忙扰攘的地面时,适才的感觉,很自然地转变为一种新的意念:看来,正是在这种相对狭窄和资源贫乏的环境中,日本民族培养了一种令人钦佩的才智——善于在有限的空间,争取尽可能大的效益。
初到东京的人,从成田机场经高速公路进入市区时,对众多街区上下交错好几层的道路,很少不留下鲜明的印象。有些地方,汽车、电车和新干线列车就在空中齐头并进。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车辆的激增,原来的马路承受不了日益增加的交通压力,而路旁不断矗立起来的大楼又不便拆除。怎么办?于是立体交通网应运而生了。只要你乘车外出,就不时会从人家好几层楼高的窗前横空驶过。从使用面积来说,迅速架成的立体交通网已使原来显得过于狭窄的马路忽然扩展两三倍。今天,当汽车在日本已发展到平均每两个半人一辆时,要在都市地平面完全解决停车场地是不可能的。在日本不少城市,好些汽车已一层层地爬上多层的立体停车场。正是为了少占土地面积,联结广大地区的主要交通动脉新干线,就成了架在日本空中的壮观长虹。
谈到新干线,除了列车的时速和舒适给人以深刻印象外,每次从车厢外眺,沿途飞闪而过的许多房舍总使人产生“袖珍小木匣”之感。当然,从外表看,它们比欧美的花园洋房颇有逊色。但是,当你有机会移步近前,看到几丛探出矮墙的修剪得十分雅致的菌状树冠时,难免要为那些只有巴掌大小的日本式小院被经营得如此幽趣横生而悦目赏心。要是你登堂入室,看到一应俱全的现代化生活用具被设计、制作得如此小巧实用,它们在平面或壁间被安排得如此得当、省地。你就会惊讶这小天地竟能发挥一间颇大居室的效用。
也许,随着人口的压力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已成为“寸土寸金”的国度,因而人们形成“惜土如金”的观念。他们巧于以有限的空间,讲求实效地组织生产和生活。无论在东京或外地,我们参观的大小工厂,其厂房在利用率等方面均据生产实际需要而精打细算地兴建,绝不会象我们报社跟前一家工厂那样,只有三台机器却盖了可容十数台机器的偌大厂房。我们参观过一家中小企业,它的自动立体仓库占地不大,但拔地而起的货架却层层垛码着保证生产周转所需的各种物资。只要一按电钮,电子计算机立即指令自动送货器把各种零件送上、取下,准确地送到指定地点。当然,绝不积压物资也是他们十分重视的经营之道。象这种以有限地盘达到最大效益的事例到处可见。且不谈日本各大城市的大百货公司,给我们印象更深的是大街小巷鳞次栉比的小百货商店。别看它们门面狭小,可是从地面到天花板几乎布满商品,真是五光十色,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顾客称便。如此一家小店的商品容量,在我们不少地方,恐怕起码得盖一家中型百货商店来经营吧。
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日本人对土地的利用都十分吝惜。在参观筑波科学城时,我们看到,为了使科学家们更快更好地出成果,他们很舍得划出广阔的地盘,提供充裕的世界第一流的现代化研究场所和优越的生活条件。无疑,日本今天在科技、经济方面取得世所侧目的成就,与它的科研人员拥有广阔的驰骋天地有关。
前边说的是日本人对有限空间的有效利用问题。更引人注意的是对新“空间”的开拓。这里不必描述东京新宿区高楼群等高层建筑的涌现,为拥挤的都市解决了多少企事业单位的使用面积问题,因为向高空伸展毕竟是较简便的方式。我们注意到东京、大阪等市的地铁网。随着城市地面交通的日益饱和,地铁在日本不少城市已成为重要交通手段。如今东京地铁已达250公里,而且还在扩建中。它四通八达,畅行无阻。由于地皮难得,地铁网往往与地下商业区联在一起。象东京八重洲等地铁站和地下商业街,竟重叠交错四五层之多。这里商店连绵,灯火辉煌;漫步其间,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一时真不觉其在地下。实际上,地铁网和地下街已成为日益扩展中的地下东京。我们最欣赏的是日本地铁的出入口,多数只是附在一家商号楼下边侧的宽约两米的普通小门,但也足供乘客上下方便。你难以看到象北京地铁出入口那样的气派和排场,因为这是拥有无数地铁站口的东京所承受不了的。可是一到下面却豁然开朗,又是一番天地,人们购物上车,去来自如。
在日本堪称壮举的尤数“移山填海”,或称“填海造地”。神户人工岛好几年前即名扬世界。神户,这座重要的海港城市北边是山,南边是海。山海之间狭窄的夹缝逼得它没有多少发展余地。为了扩大港区,增加用地,1968年起这里开始削山填海,前后十多年,终于建成面积436公顷的人工岛。记得1974年我首次访问神户,乘船游览海港时,已被削平的六甲山头,新土一片;随着山头的削低,人工岛在海面日益扩大,讲求时效的神户人边造岛边在新地上建房。八年多后的今天,重游神户,不仅我们脚下的人工岛已高楼林立,码头、仓库、学校、住宅、公园、体育馆、国际博览会场、青少年科学馆等分布得井然有序,而且当年削平的六甲山头也已楼宇处处,树色葱茏了。这巨大的工程,动人的壮举,对于日本是颇有象征意义的。它说明,生活在这列岛上的是一个能干的民族,善于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创造、迈步的民族。继神户人工岛后不几年,日本各地又出现了大大小小许多人工岛。我们参观的面积550万平方米的京滨制铁所扇岛工场,就是其中之一。这家被称为“浮在海上的新生制铁所”,从1971年12月起在原来一个“弹丸之地”的小岛上破土拓建,至1976年11月一号高炉就投产。接着,炼钢、初轧、厚板等厂也陆续开工。进展之神速,引人注目。如今,仅一个扇岛工场即年产钢600多万吨,且在绿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取得了广为人们称道的成就。
确实,日本列岛对于它的人口来说,是显得相对狭窄了。但上述情况也说明,随着这个富有创造精神的民族在科技、经济方面的发展,这个列岛的空间又是相对广阔的。在广岛附近的名胜宫岛游览时,偶然看到位置示意图上标出有江田岛——战前日本帝国海军学校所在地,不禁想起曾被鼓噪一时的所谓“江田岛精神”。其实这只是日本军国主义在同希特勒的“要求生存空间”叫嚷相呼应的年代,用以蒙骗日本青年为它对外侵略扩张卖命的伎俩。其结果,不仅亚洲各国人民蒙受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历史的发展告诉人们,只有打倒军国主义,立足于在列岛上发挥自己的才智,日本人民才有真正广阔的生活空间。
访日结束前一个早上,《朝日新闻》社的朋友们又好意地安排我们乘直升飞机遨游东京。《朝日新闻》社航空部长梅村镜次先生亲自陪伴我们作这次饶有趣味的空中游览。飞机飞过中国大使馆、日本政府机关所在地霞关、国宾馆、国会、御苑、高楼林立的新宿区,飞过雾气蒙蒙的60层“阳光大厦”,我们耳边响起梅村先生热情的声音:“看!这就是东京,高楼与狭道交织成的繁杂世界,人群拥挤的地方。在这里可以看出日本的狭窄与贵国的广大不同。这里,有钱的与没有钱的,拥有许多财产的与没有什么财产的汇集一起。不仅东京,全日本都是这般景象……”。飞机在开幕不久的迪斯尼游乐场上空盘旋一圈后飞向东京湾,他的声音逐渐又转为自豪:“下面就是出海口江户川,前面不远就是大海,下面的土地都是填海造成的。我们在上面修筑了道路、仓库、工厂。这里的迪斯尼游乐场比美国的大三倍……”。这时我们俯视东京湾畔一片片填海造成的新陆,以及它们上面的工厂和住宅楼,脑海里又闪过神户人工岛、扇岛、四国的太阳能实验发电站的巨大反射镜,也想起开凿中的青函海底隧道等无数工程。在日本列岛,到处都可以看到人们过去和现在同大自然搏斗的巨大业绩。是的,日本民族正在高度、广度和深度上向天空、海洋和地层进军。从更广阔的角度看,今天的整个日本,何尝不可以说也是一个世所罕见的既狭窄、又广阔的人工岛呢!
(附图片)
“千早”和“疾风”号小型喷气机掠过东京——高楼与狭道交织成的繁杂世界,人群拥挤的地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