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贤哉陆文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27
第8版()
专栏:

贤哉陆文婷!
袁纹 云曙
并非出于怀古幽思,忽然想起了颜回。
他是孔门弟子,在七十二贤人当中为佼佼者。然而这个名传后世的“奇才”终于夭折了,他并没有来得及施展所学,而枉费了孔子的一番心血。据后人推想,颜回病死后,其父见孔子,孔子正在披阅经书,当听完这不幸的消息时,不胜感慨地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非常赞许颜回,认为在学识与修养上,“惟我与尔有是夫”。从上面的话里也透露出颜回生病的根由。颜回家贫,平日生活困乏,患病后又不懂得好生调养,仍然恪守老师“割不正不食”的教示,大概连肉也不吃,结果是身体日见消瘦下去,“不幸短命死矣”。孔子自己倒不是苦行僧,况且他的生活要富裕多了,他说过一闻韶乐(周朝音乐)便“三月不知肉味”,可见经常吃荤的,所以他能活到七十多岁。
颜回的遭遇实属历史的必然,不过他实在太书生气了。在那种黑暗如磐的漫长岁月里,象颜回那样被生活浊浪吞没的才子诚然不计其数。照理说,在我们的生活里,这种畸形现象早该消失了,然而由于对知识分子的偏见和工作上的漏洞,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不仅不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而且也缺乏基本的工作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影《人到中年》中的陆文婷的形象,确实具有典型的意义,她触动了大家的心灵,引起了深深的思索。
陆文婷是一个有为的中年知识分子的代表。她献身于眼科医学的事业,热心为广大病人服务,但是她没有得到合理的报酬与重视,始终不声不响地奔忙着。她性格沉静、刚毅、纯朴,真正做到了“君子谋道不谋食”,一心扑在工作上。这其实不是颜回的“安贫乐道”君子风度所能比的。她理当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眼科专家,得到人们的尊敬与事业的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我倒认为,电影上的陆文婷的结局如何,不关重要,重要的是现实生活中陆文婷式的中青年科技人员的深造与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问题能被大家理解、同情与关注,这就达到了塑造陆文婷的部分目的。我相信与祝福,并且赞颂:贤哉陆文婷,过去不堪其忧,今也不改其乐,旧事会永远成为历史的陈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