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贺《儿童时代》五百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29
第7版()
专栏:

贺《儿童时代》五百期
方掬芬
中国福利会在上海办了一个杂志,叫《儿童时代》。今年5月,已经出版五百期了。我很喜欢这个刊物,近几年来每期必读。这个刊物上有个栏目叫“我们的节目”,每期登载一个“学校剧”剧本(有时是供孩子们表演的相声、快板等)。我觉得这件事颇不寻常,从中可以看出编者对广大少年儿童的深情和责任感。
“小孩天生就好模仿,演戏是他们非常喜爱的文艺活动,没剧本时他们就学电影里的人物乱演,有了剧本他们都很高兴,没有老师指导他们也能演,在此同时,他们提高了思想和艺术修养……”这是《儿童时代》一位编辑给我的信中所写的一段话,我非常赞赏。他们从儿童爱模仿、爱表演这种日常现象,想到应该培养儿童的艺术才能,发展“学校剧”创作,这是很有远见的。
我觉得,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儿童教育和儿童文艺部门,应该重视和发展儿童喜爱表演的天性,加以培养和引导,这将有助于一代一代的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我是指在儿童中间开展小型、灵活、生动、有意义的演剧活动,让孩子们自己表演,自己观赏,自己教育自己。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学校剧”。目前在我国,大量的幼儿园以及若干城市的中小学校、少年宫都比较重视孩子们的这项活动,但往往由于缺少剧本而使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
《儿童时代》的编者长期以来重视“学校剧”的创作,他们广泛地、不间断地联系和组织儿童剧作家和业余作者,大力扶植“学校剧”剧本的创作,力争每期刊物上都有一个新剧本发表。早在1962年,就曾发表过刘厚明、果青参照张天翼的小说编写的剧本《不动脑筋的赵大化》,全剧不满三千字,仅兄妹两个人物,却把一个不动脑筋的孩子所闹的笑话展现得淋漓尽致。后来发表的象《半个队员》、《兔兄弟》等也都是写得精彩,能够保留和传播的剧本。1980年,该刊创刊三十周年,特地举办了“儿童独幕剧征文”,收到应征稿五千件,从中选出五十个剧本发表,并给其中二十个剧本评了奖。我读过一些剧本,都很精练、生动,适合于孩子们演出,象《“妙手”回春》、《九阵风》、《鹦鹉学舌》、《猪八戒和机器人》等,都是既有趣又有意义。我想,要是能在我国亿万小学生和初中学生中开展起“学校剧”的表演活动,那么这些剧本将呈现出何等多姿多彩的舞台形象;接着而来的,还会出现多少为孩子们所喜爱的剧本;我们的孩子们的生活将会多么有意义,他们的艺术才华和表演积极性将会如何地得以发挥,他们自己从中又将会得到何等高尚、深刻的教育啊!
(附图片)
张乐平为《儿童时代》画的封面祝贺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