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云山接仙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29
第7版()
专栏:美的随想

云山接仙迹
陈从周
浙东与皖南都是有佳山水;浙东在秀,皖南在奇,各见其长,如略苛求的话,老实说,浙东有山有水,皖南在水上似乎略逊一些,万一黄山没有云雾,那也决不会成为天下之奇了。我游浙东的仙居,早就想着写点小记,但是苍润的景色,峥嵘的山石,潺缓的流水,婉转的鸟语,一时难于下笔。这个在浙东并不出名的胜境,可能因为夹在方岩与雁荡天台之间,而被掩没了。近年来,我很怕到那已开发的风景区,总觉得“进步”得太快了,淡妆披上了浓抹,我的感情不容易接近她。这仙都的几里方圆地,说它有仙气,倒不如说它有清气。仙都溪清而多湾环,山高而多俊骨,因此身临其境,高山平泉对比十分清晰,晓雾暮霭,却如薄纱轻笼,使奇峰益显得神秘,难怪有仙都之称。
我们从缙云县城一路行来,沿溪看岩,路深景逼,数里的溪山长卷,已将我的游兴渐渐地引入遐思,仿佛桃源在目,初至豁然开朗的洞口那样。我早为景所迷,信步入山,迎面石壁,斑驳的历代题字,古墨生香,消我俗气,可惜的是加涂上了红漆,很不顺眼,而入山崖道石洞,却又被开凿了,变成公路畅道,我独自在扬尘的水泥桥上,下瞰湍流,叹惜这幅溪山图,已是残本了。
我怀着难言的“隐痛”,登上了半山亭,则又破涕为笑,仰则峰危耸天,相依竞翠,其中一柱峰拔地千仞,下瞰一座明代石桥,联空枕水,有如玉带映波,横直的对比,形成山益高而水无穷,中国书法有竖直划平之说,其构成美感的原理,却是相通的。这里山的层次数不清,云的浅深看不明,水的曲折望不尽,我们入山越走越深,有些飘飘然了。时节正是乍寒还暖,山区的傍午还有点微薰,薄汗润衣,步入农家内啜高山新茗,泉冽杯荧,碧乳浮香,心神顿爽,因为附近的龙泉,是出名瓷的,所以饮器有其天赋独厚之处。到此体会到游山览胜如果不付出一点劳动的代价,即是没有超脱的境界,我虽是上了年纪的人,但亦决不做不劳而获的“贵族”旅游者。
五岳为山之尊,皆由于平地起峰,故气壮盖世,仙都之妙在具体而微,清逸过之,既是真山,又象盆景,故亲切怡人。临其境有如隔世,所以称它为仙都。我记得在仙都时题过这样一副对联:“云山接仙迹,人海表高风。”上联写景,下联抒情,在茫茫的人海中,我希望处世应该多少有点高风,非无所谓而发的。高尚纯洁,还是社会主义的可贵品质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