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黎以协议签字后的中东局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6-02
第6版()
专栏:

  黎以协议签字后的中东局势
新华社记者 梅振民
  阿拉伯世界发生新分歧
  阿位伯世界五年前围绕着戴维营协议产生的分裂还没有消除,现在又因黎以协议发生了严重分歧。中东局势的发展趋势令人担忧。
协议内容一传出,叙利亚、巴解组织、利比亚、南也门以及科威特、北也门等国表示反对。叙利亚指责黎以协议是“戴维营协议的翻版”。巴解组织认为协议“威胁阿拉伯的安全”、“损害黎巴嫩对阿拉伯民族承担的义务”。利比亚为此召回了它驻黎巴嫩的大使,并要求阿拉伯联盟对黎巴嫩实行制裁。
埃及、约旦、摩洛哥、苏丹、·阿曼等国则对黎以协议表示不同程度的理解和支持。埃及认为,黎以协议是实现中东“全面、公正、和平道路上积极的一步”。苏丹在表示支持协议时还抨击叙利亚,说叙利亚拒绝协议是因为协议是“实现它在黎巴嫩殖民计划的一个主要障碍”。其他一些阿拉伯国家对协议持谨慎态度。
爆炸性因素在增加
由于黎以协议的生效,以色列的撤军,是以叙利亚和巴解决定从黎撤军为前提的,因此,协议一签字就使叙、巴同协议签字国的矛盾突出了,特别是叙、以之间的矛盾急剧激化了。
虽然黎、以、美都要叙、巴从黎撤军,但是,它们各自的目的是不同的。黎巴嫩同意以色列提出的这一撤军条件,是为了换取以色列在其他方面降低谈判条件,尽可能少地损害自己的主权,同时也是为了促使所有外国军队撤离,以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宁。而美国则是为了削弱苏联在那里的影响,使黎巴嫩成为它的势力范围。对于以色列来说,赶走叙、巴武装部队那是它早已确定的发动侵黎战争的主要目标。
协议签字两周来,有关各方围绕着叙、巴军队撤留问题进行了频繁的外交接触。美国和以色列向叙利亚施加了强大的外交压力和军事威胁。美国本来打算在协议签订之后打开同叙对话的渠道,促叙撤军。叙利亚拒绝接待美国总统特使哈比卜,使哈比卜重返中东之后不得不改变原定计划,要沙特阿拉伯出面劝说叙利亚撤军。以色列以重新谈判“安全安排”和长期占领黎巴嫩南部来威胁黎巴嫩,逼它敦促叙利亚撤军。
美国国务院多次召见苏联驻美国大使,在中东的哈比卜也通过黎巴嫩总理瓦赞向苏联驻黎巴嫩大使传话,要苏联压叙利亚从黎撤军。以色列5月25日举行防务特别会议后六天来,已把数百辆坦克和数千名部队增调到与叙军对峙的贝卡前线。叙利亚也针锋相对,向贝卡增调了大批部队,并举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现在,敌对双方的部队正在紧张对峙着,颇有一触即发之势。
黎巴嫩国内对立各派的矛盾也在加剧。一些政党已经组成反对黎以协议的全国阵线。并同基督教民兵发生了多次武装冲突,这种对立趋势发展下去有可能发生较大规模的内战,威胁黎巴嫩政府的稳定。
动乱的根子在美以苏
造成阿拉伯世界分裂和中东局势动乱的根本原因,是以色列日益嚣张的扩张主义和两个超级大国在那里日趋加剧的争夺。
以色列对付阿拉伯民族的主要谋略是各个击破。扮作阿以冲突“公正调解者”、实为以色列合谋者的美国,则巧妙地配合以色列压黎巴嫩签订以叙、巴撤军为先决条件的协议,在黎、叙之间打入了一个楔子,为把叙、巴武装部队赶出黎巴嫩制造了借口。已有迹象表明,在黎巴嫩问题解决之后它们下一步可能企图压约旦单独同以谈和。这样,它们就会使叙利亚孤军难战,使巴解组织无存身之地。阿拉伯国家和人民对此是有警惕有斗争的,黎巴嫩在黎以谈判中的斗争和约旦—巴解会谈中断时约旦宣布不同以色列单独解决,就是证明。
苏联在中东支持一些阿拉伯国家,抨击另一些阿拉伯国家,也进一步加深了阿拉伯世界的分歧,削弱了阿拉伯的力量。今年以来,苏联改变了它去年在黎战期间那种软弱态度,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其目的,一则是为阻止一些国家离苏倾向的发展,稳住它在中东的阵脚,二则是为了同美国独霸中东和谈舞台分庭抗礼。
结束中东动乱局面的根本出路,在于恢复和加强阿拉伯民族的联合。1.5亿阿拉伯人民一旦实现了团结统一,就会成为当今世界一支重要的力量,就能摆脱超级大国的羁绊,挫败以色列扩张主义阴谋,完成解放被占领土的历史伟业。
(据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