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进一步搞好农村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6-03
第1版()
专栏:社论

  进一步搞好农村调查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很重视农村调查。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由于重视农村调查,对我们党制定正确的政策,起了重大作用。事实一再说明,每当我们注重农村调查,从实际出发时,农村工作就搞得扎扎实实,富有成效;每当我们忽视农村调查,脱离实际,主观地决定工作方针、任务时,农村工作就遭受挫折和损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农村情况不断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农村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农业体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使农村社会主义事业更加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但是,应当看到,改革尚需深入,农村有许多事还没有破题。有的破了题,还没有成文。我们要在有八亿农民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这个宏伟目标,至今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诸如,如何引导广大农民不断前进,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在人口众多、耕地缺少的条件下,开拓农产品高产的路子;如何为大量剩余劳力广开生产门路;如何筹集较多的资金,逐步实现农业的技术改造,改善生产条件;如何建立更完善的社会主义城乡关系,等等,都还处于进一步探索的过程。这些问题涉及许多方面,需要认真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这就是我们当前要进一步搞好农村调查的主要原因。
注重农村调查,也是端正干部思想路线的需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有些同志由于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对农村的改革思想准备不足,例如对联产承包责任制尤其是大包干责任制,曾经心存疑虑、思想抵触,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对农村的新情况缺乏调查研究,不理解农民要求改革的愿望,囿于过时的框框。经过几年的实践,又经过深入调查,越来越多的同志同广大农民想到一块、干到一起了。这说明,谁到群众中间去作调查研究,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谁的思想就比较解放;谁不到群众中间去作调查研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谁的思想就难免僵化。
搞好农村调查,关键是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就是说要实事求是。社会生活现象是复杂的,随时都可以找到某些例子或材料来证实某一论点。农村工作的深刻教训之一,就是在过去一个长时期里盛行主观主义、瞎指挥,调查工作的通病是按图索骥,照事先设想的框框去搜集相符的材料,以证明那种设想的“正确性”。这种调查危害极大。我们今天进行农村调查,要尊重客观,不带任何主观主义的框框,全面了解各种事实,不舍弃那些同自己原先的想法不同的事实,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包括反对意见。各级领导都要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闻喜也要闻忧,防止由于个人的偏好而造成决策上的偏差。我们要鼓励广大干部和群众如实地反映各种情况,纠正过去那种报喜不报忧的不正常的做法。只有这样,领导才能了解到真实的和全面的情况,再经过研究分析,找到事物内部固有的规律性,据以制定比较接近实际、符合群众愿望的方针、政策。
农村调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当前的机构改革中,省、地、县各级要加强这项工作,设立精干的以调查研究为主要任务的农村工作机构,固定一批专业化的调查研究人员。还应有计划地建立一定数量的、代表不同类型的长期调查点或信息联系点,剖析若干个村庄(大队),并辅以必要的面上的综合考察。这种典型抽样调查必须科学,使其数量和类型的选择,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活生生的农村社会的面貌。要进行社会经济的基本调查,加强对边远贫困地区的调查,力求掌握各类地区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使我们对于当今的农村和当今的农民,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种调查应当是深入的而不是肤浅的,应当是系统周密的而不是零碎片断的。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决改变那种了解情况的人无权参与解决问题、不了解情况的人却有权轻易决定问题的状况。担负领导工作的同志,除通过听取汇报了解面上的情况外,必须重视专门机构的调查,善于运用他们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还应经常深入基层,接触实际,调查典型,解剖“麻雀”,而不要在上级布置任务之后,只是“蜻蜓点水”般地做点调查,甚至完全把调查研究的事情委之于办公室的人员。领导同志对于实际情况有了深刻的了解,才能把上级的指示同本地的具体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地指导和推动全局,避免“一刀切”和“一哄而起”等错误做法。调查研究出智慧,出政策,出人才。这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学校。各级领导重视并带头搞好调查研究,象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拚着精力把一个地方研究透彻”,就能带出好的作风,带出一支好的干部队伍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