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以电代柴”好处多——四川“三州”林区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6-03
第2版()
专栏:

  “以电代柴”好处多
 ——四川“三州”林区调查
  本报记者 彭自襄
四川省阿坝、凉山、甘孜三个自治州,目前已有三分之一的县级机关、学校、工商企业以及部分社、队,实行“以电代柴”,为保护这三个州的森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发挥了作用。
阿坝、凉山、甘孜三州幅员辽阔,又是四川的主要林业基地,总面积占四川全省的51.7%,森林蓄积量占全省森林总蓄积量的78.1%。但是由于当地主要靠砍树作柴烧,森林消耗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仅凉山州近三十年来森林资源消耗量即达9,100万立方米,折合原木2,900万立方米,其中,作为燃料烧掉的约占总消耗量的50.5%,年损失产值3,050万元,损失税利833.3万元。
“三州”森林资源每年的消耗量大于生长量,以致覆盖率越来越低。由于森林过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生态失去平衡,给四川和长江中下游带来的灾害越来越大。
这三个州的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到1982年,“三州”的地方电力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比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增加31.12%和33.67%,使“三州”人均有电量高于全省人均有电量的一倍。这就为“以电代柴”,保护森林资源打下了物质基础。
为了推行以电代柴,从1981年起,三个自治州政府实行电价优惠政策,并在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积极扩建通电线路、设施,大力发展民用电炉和水阻负荷。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年一季度,“三州”已在城镇、森工部门和部分公社、生产队,安装电炉21,500个,安装电热水阻器22个。这些电热水阻器把大量的丰水期电能和低谷区电能转化为热能储存起来,随时供生活、生产用热需要。一个每小时产气量0.15吨的电热水阻器,每晚储转化的热能可保证供应一个有200人的单位全天煮饭、洗澡和洗衣用。
这三个州开展“以电代柴”,带来很多好处:
节省了大量木材,保护了森林资源。据有关行家调查,每个电炉以1,200瓦计,年平均可节省烧柴折合原木2立方米,或节省煤炭近2吨。“三州”去年仅此一项,即节省折合原木45,000多立方米,使大片森林资源免遭破坏。
方便群众,清洁卫生。凉山州民族师范学校有师生员工1,000多人,过去每月烧煤10多吨,开支200多元,但是每天只能烧开水两吨,满足不了师生生活的需要。现在改用水阻器利用下半夜余电烧开水,每天可供应开水20多吨,同时校办食堂还用电热蒸饭,每月支付的电费比过去支付的煤炭费用还低。甘洛县胜利电站为100多家彝、汉族农民安装了电炉,大家用电炉煮饭、煮猪食,既方便又卫生。有的户把电源开关安置在床头边,半夜醒来顺手把开关打开,天亮即有熟食喂猪。昭觉县附城区酒厂用电热代替烧煤、烧柴,每天可省十多元燃料费。昭觉电厂的水泥电杆车间,用电热蒸气养护水泥电杆,只要四个小时即可脱模,比自然养护时间缩短大半,每年盈利2万多元。
增加电力企业收入。昭觉电厂近三年利用剩余电力安装电炉、水阻器,使每度电的售电成本由七分钱下降到四分四厘钱,实现超额利润6万元。把夜间有余的电能转化为热能,也可使电机机组昼夜运行负荷平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