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文化之国”里书籍和作家的命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6-06
第7版()
专栏:

  “文化之国”里书籍和作家的命运
  高林
“这里从远处看,是一大堆挟带着尘土的污浊的积雪,黑乎乎的,稀烂发黏,似乎踩上去就会身不由己地滑倒。近前一看,又觉得眼前的景象象某个节日的第二天,清晨的细雨把夜里散落到地上的红红绿绿的纸条了无声息地溶掉了颜色……”
上面一段文字,是法国一家杂志的记者采访“产业垃圾处理中心”得到的印象。可是,这里并不是通常的垃圾堆,而是把书籍当废品处理的场所。在素有“文化之国”雅称的法国,一年里竟有400万册书被销毁、弄碎,每个月有成百吨的书被处理掉。
“产业垃圾处理中心”是法国最大的旧书刊出口企业。旧书经过加工后每800公斤打成一包,以每吨110法郎的价格卖给意大利、西德。但由于经济萧条的影响,旧书刊出口景况不佳,困难重重。堆积在处理中心仓库的旧书,陷入了欲求早日“粉身碎骨,终其天年”而不可得的极其可悲的境地。只有几只野猫与它们作伴,担任保卫任务。人们对这些书不屑一顾,但老鼠不见得对它们不感兴趣。积存日久,受潮发霉,仓库里便呈现出那位记者所目睹的景象。
法国书店里的文艺作品,一般是新出版的书和旧的常备书各占一半。新书平均有十分之一成为常备书,翻译的文学作品成为常备书的比例为十分之五、六,因为这些书在翻译前是经过挑选的。带着作者许许多多希望来到世界上的书,其寿命基本上决定于能否成为常备书。新书堂堂正正立在书店货架上的时间,只有90天,即3个月。即使有幸免遭厄运的书(就是3个月后不被送到处理中心的常备书)有25%的寿命也不会超过一年。法国书籍的生命真是没有保证啊!书籍的这种变幻莫测、存亡无常的现象已成为法国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
与此紧密相关,法国作家这一阶层的生活也是不安定的。他们都受社会保险的保护,只要自封为作家,便可参加作家保险。所以法国作家多如牛毛。在法国作家中,约有1,000人每人每年可获得10万法郎,这是最高点,而最低点的稿酬只有1,000法郎。
有位法国人说:“作家这种职业是唯一的一种非得卖弄口才、哗众取宠才能赚钱的职业。”要维持这种营生,要保证“才思泉涌”,作家必须吃饭,因此作家大都有第二职业。这在法国自十九世纪以来,已成为惯例。第二职业通常为记者、编辑、教师、丛书的编纂人员、特邀审稿人。代表当代法国文学面貌的作家,有相当一部分在出版社供职。(附图片)
   方成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