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国际舆论评述赵总理在人大的报告 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前景乐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6-11
第6版()
专栏:

国际舆论评述赵总理在人大的报告
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前景乐观
本报讯 国际舆论十分重视赵紫阳总理在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普遍认为报告对中国经济建设现状的分析求实中肯,正视问题,对健康发展的中国经济的前景表达了“乐观的信息”。
中国经济形势令人鼓舞
外国报刊指出,十亿人口的中国实现了政治上的安定团结,对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靠保证。日本时事社说,赵总理的报告重申三中全会以来的政治路线和经济路线,这表明“中国的政治体制正在增强稳定性”,并将继续得到“巩固”,“这些事实给国内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意大利《共和国报》认为,赵总理强调安定团结的局面不可逆转的话,是向代表们发出的“主要信息”。
国际舆论相信,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了重大的进步,摆脱了比例严重失调带来的不稳定状态,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瑞典日报》说,“中国经济已渡过了不稳定时期,在纠正左倾错误之后,已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爱尔兰时报》评论道:“中国走上了一条比大多数观察家十年前认为可能的更加顺利的轨道”。法国《世界报》认为“中国经济形势令人鼓舞,中国有信心实现六五计划确定的增长率”。
各国的报道中还注意援引报告中的具体数字,说明中国经济成就是显著的。南斯拉夫《信使报》报道说,中国农村实行新政策以后,农业摆脱了长期徘徊不前的状况,产值以每年7.5%的速度递增。罗马尼亚《火花报》介绍说,中国的轻工业、外贸、商品零售额都有了显著的增长。各国报刊普遍报道我国的外贸情况良好,贷款和利息能够提前还清。
不少报纸指出,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日本《读卖新闻》评论说,生产的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提高相联系,“这可喜的一面是不能否定的”。法国《世界报》认为中国科学、教育、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正视问题是信心增强的表现
赵总理报告谈到基建投资过大、国家财力不足、资金严重分散等问题并提出对策,这都引起了特别的重视。日本报纸认为,报告“重视扎实的经济建设”(《每日新闻》),“坦率地承认,在乍看上去顺利的高速度增长的背后,其实累积着许多重要的矛盾(《日本经济新闻》)。捷通社评论说,报告“表明了中国领导人力图寻找轻重工业生产之间的正确比例,以及最佳的积累比例,并使基建投资达到最大的效益”。美联社认为,报告是向全国发出“警告”,要“使企业人员把注意力转向经济效益”。合众国际社也说,这是一个要求节俭的“信号”,“管理人员再也不能不顾燃料和材料的浪费只为完成生产指标操心”。合众国际社援引西方外交官的话说,报告是“信心日益增长”的表现,“比大多数观察家原先预料的更有力”,这表明中国领导人“觉得他们强大到能正面处理这个问题了”。
改革方针给会议打上了印记
国际舆论还高度评价报告中提到的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计划和今后五年经济建设任务。印度报业托拉斯说,“对于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正在加紧研究,通盘规划,有许多工作要做。”《日本经济新闻》认为,报告“表示了要更加积极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意向”。保通社认为,工业改革的内容也包括逐步更换企业领导,提拔年富力强的干部。法国《世界报》说,报告提出的“改革的方针将给这次会议打上深深的印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