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改善经营管理的利器——首钢应用电子计算机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6-12
第5版()
专栏:

改善经营管理的利器
——首钢应用电子计算机见闻
本报记者 徐人仲
电子计算机在首都钢铁公司正日益显示出它非凡的功能。
高大雄伟的二号高炉,每天上料近百批、吞食五六千吨炉料和配料。上料系统用电子计算机控制,每批炉料装得精确及时,在炉顶分布均匀,能对细微的变化进行自动补偿,成为高炉稳产高产、降低能耗的重要手段。
由于采用计算机和其他一系列先进技术,首钢二号高炉已成为国内目前最先进、最清洁的高炉之一,其效益之高、能耗之省,在国内高炉中是佼佼者。今年头四个月,在热风炉计划检修的不利情况下,这座高炉的炼铁焦比也只有400公斤多一点,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电子计算机还向管理领域伸展。在首钢计算站里,记者看到一台天蓝色的电子计算机,计算出全公司每天的实现利润数,还能预测后15天内应实现的利润数。另一台电子计算机通过电缆和下属十个主要厂建立了数据收集处理系统,在这些厂设立了计算机终端设备。每天早晨,这些厂的成本核算员利用站里的计算机,很快就能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算出全厂的生产日成本。
首钢是有7万多名职工的大型联合企业,日利润和日成本的计算是非常烦琐的劳动,靠人工计算根本不可能,只好一个月一算,这就难以及时发现生产经营中的问题,计算成了“马后炮”。现在用计算机,原来要两个人两天才能处理完的170份台帐,1,900个左右的数据,只用15分钟就算完了,只要原始数据无误,计算结果就准确可靠。首钢财务处副处长秦仲英对记者说:电子计算机使“马后炮”变成了“及时雨”,公司对每天生产经营的成果和存在问题,做到了胸中有“数”,这对改善管理、搞好企业决策的作用可大哩!
有人会说,买计算机要花好多钱,得不偿失。首钢的现实做了很好回答。中小型轧钢厂投资1.5万元安装一台单板微型计算机,保证了出口钢材质量,班产效率提高20%,一天即可增加利润11,000元。焊管厂用价值1万多元的微型计算机系统控制电焊钢管的长度切割,产品合格率由80%提高到93.7%,一年可增利20多万元。
首钢在1966年就有一台电子计算机,但那时企业管理水平低,又赶上十年动乱,应用得很少。1981年,首钢实行了经济责任制,广大职工增强了当家理财的主人翁责任感,管理水平也提高了,出现了扩大应用计算机的新局面。全公司现有专业计算技术人员300多人,并通过培训,帮助一批管理干部学会了使用计算机。他们还把数据管理工作列为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从各种生产经营原始数据的收集、处理、传递到检索、分析、存储,都按照计算机的要求逐步实行规格化、程序化,建立和健全了全公司的数据管理网,这就为计算机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现在,首钢共有36台小型和微型电子计算机,应用在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包括工程设计、科研、计划统计、工资计算等方面的80多个项目。1982年,这个公司实现利润比上一年增长20%,可比产品成本降低5%,今年头四个月实现利润比去年同期又增长17.7%,成本继续降低。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和应用计算机分不开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