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特殊观众”——中州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6-12
第7版()
专栏:

“特殊观众”
——中州见闻
杨志杰
回到阔别二十三年的故乡滑县,我感到每一口空气都是新鲜的!一位老同学邀我看戏,说是省豫剧团演的《七品芝麻官》,场场满座,他起了个大早去排队,才买到两张票。感激之下,我欣喜地随他赶往人民剧场去了。
滑县的人民剧场虽不如北京的人民剧场气派,然而坐在这剧场里的人民也一样舒心惬意。特别是远道赶来的农民,白天在责任田里辛勤操劳了一天,晚上能看一场难得的好戏,也是很愉快的精神享受。我们刚刚坐下,就见一群膀大腰圆的年轻社员汗流满面地挤进场来,一落座便抬起闪闪发亮的手腕,仔细端详之后又朝台上焦急地张望——其实离开演时间还有二十分钟。
老同学所言不假,转眼之间,连最后一排都坐满了。可我仔细一看,前边最好的几排座位却空着。光光的一块,在四周黑鸦鸦观众的包围中,象一片没人管理的责任田,非常显眼。我禁不住脱口问道:“这是不是给领导留的招待票啊?怎么那么多——少说也有八九十张呢!”老同学连忙摇手否认说:“不会!不会!县里早有规定,取消‘特殊观众’,不准走后门。连我这个县委宣传干部都要起五更买票,何况别人?!”
一言未了,忽听剧场外面一阵隆隆的响声,好象有汽车停下来。观众们不约而同地把脸转向门口。我也回头望去,只见在女服务员的引领下,一支气宇轩昂的队伍正鱼贯而入。走在前面的是一位花白胡须的老人。他边走边向熟人打招呼,满脸皱纹都装满了笑。我的老同学腾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热情地向老人招手道:“王老伯,您也看戏来啦!”
“来啦,来啦,我们全村年过花甲的老人都来啦!是富生请的客,还是他开车把大伙儿送来的。”王老伯一边回答,一边率领他的队伍长驱直入往前走。我这才注意到,这支队伍果然都是老人,还有不少小脚老太太呢!
目送老人队入座之后,我悄声问老同学:“刚才那位老伯说,请他们来看戏的是谁?”
老同学把手一拍,大声笑道:“不是别人,正是全县有名的承包大户武富生啊!”
武富生!我记起来了,白天县委张书记还向我介绍过他的情况。这位四十三岁的普通农民,几年前还穷得揭不开锅,有一次,他的孩子打破了卖盆的一个价值两毛钱的小瓦盆,他求亲告邻跑了八家,才借来两个鸡蛋作了赔偿。这两年,他除种好责任田之外,又承包了大队一台拖拉机和面粉厂,全家收入一下超过了“双万户”。以前的武富生,其实是“无富生”,实行责任制以后,他才真的是富生了,生富了!生富之后,他的精神境界也高起来:为了解决全村人的吃水问题,他主动捐款三千元为大队建一座水塔,为了丰富社员们的文化生活,他为大队买了电影放映机,这不,今天又请全村的老人看戏来了!
我看离开演还有一点儿时间,便拉老同学到老人席上找王老伯谈心。老伯听说我想听武富生的事儿,高兴地摸着胡子说:“好!好!我给你叙谈叙谈,你同志也给他传传名。要说富生这孩子,现在可真是又富又仁义。从前他就是有这个心,也不会有这个力呀!有人怕他钱多了会变成资本家,叫我看,只要他的心能跟大伙儿一家,有点儿‘资本’又有啥坏处?!”
戏开演了,我还琢磨着王老伯这句话,心想:这位“特殊观众”似乎谈出点儿特殊的道理……(附图片)
送节目的来了
英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