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西方国家的无家可归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6-13
第7版()
专栏:域外漫记

西方国家的无家可归者
徐更发
布赖恩·凯利今年31岁,英国人。两年前由于患脊髓灰质炎,丢了饭碗。祸不单行,地方当局又以拖欠房租为由,把他全家撵出家门。现在,他和妻子及三个孩子流浪到英国南部小城镇克劳利,投宿于一家简陋的旅店。全家5口挤在斗室之中,生活艰苦,度日如年。悲观失望的凯利,深感人世间的不平,发出了“这是一个狭小龌龊的世界”的控诉。
然而,凯利一家还算是幸运的。在英国,还有许多人由于失业而离乡背井,浪迹四方,连一个固定住所也没有。去年,英格兰东南部乡村,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母亲只得在农田里搭上借来的帐篷,聊以栖身。有些人则被迫睡在过去济贫院的遗址里。更不幸的,是栖身于伦敦泰晤士河河堤旁的卡纸板箱里,熬过漫漫长夜。天长日久,伦敦市区居然形成了好几个卡纸板箱居民团体。
单身流浪汉的处境更为凄凉,他们栖身之地连畜棚狗窝也不如。用英国一个社会工作者的话来说:“你甚至不愿让你的狗呆在那里”。他们没有固定住房,因此找职业更难。
据西方报刊透露,近年来,西方国家的“无家可归”者有增无已。从去年12月起,巴黎“救世军”已恢复其三十年代式的施粥所,使那些露宿街头、饥肠辘辘的无家可归者得以糊口果腹。在日本,无家可归者被称为“浮浪者”。他们贫无立锥之地,穿的是破旧衣服,吃的是别人不要的食品。据保守的估计,日本现有“浮浪者”一万多人。在美国,成千上万的无职业青年、无资格领取失业救济金者以及无足够收入来支付房租的人,都加入了无家可归者的行列。在西德,无适当住所的人已达26万之多。
这些无家可归者中,青年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法国有一半无家可归者是青年。而近几年,妇女的比率也在上升。在美国的许多大城市街头,常常可见餐风宿露的妇女,随身携带一个放置衣物的纸袋,被称为“纸袋妇人”。她们每人都有一段辛酸的往事。
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出现芸芸众生无家可归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近年来西方国家先后陷入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使数千万人卷进失业的漩涡,很多人由于断绝收入来源,无法支付房租而被迫流浪街头。欧洲委员会的一份调查说,1970年欧洲无家可归者为一百万人。由于经济危机的冲击,无家可归者的人数扶摇直上,现在,已成为一个“无法用数字表示的问题”。英国的一个官员也说:“关于无家可归的最值得注意的事情之一是,没人知道他们有多少人。更重要的是,无人过问。”这多少道破了西方社会所存在的严重问题。(附图片)
外国月亮赛金钩 月光下面冷嗖嗖
方成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