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从威廉斯堡会议看美欧经济关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6-14
第7版()
专栏:专论

从威廉斯堡会议看美欧经济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陈宝森
为了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保持经济的回升,美国和它的西方盟国有相互依存的一面,但又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在威廉斯堡会议上,双方作了一些相互妥协,但在制订统一政策上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明争暗斗势将继续进行。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正在为摆脱三十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而挣扎。为了振兴经济,西方国家会晤频繁。最近结束的西方七国首脑威廉斯堡会议,力图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回升协调行动、共渡困难;但实际上同床异梦、明争暗斗,呈现出一幅又联合又斗争的微妙画面。
风雨同舟,互相依存
里根总统把西方国家目前的处境形容为同船难友。的确,在当前的困境中,西方国家的经济利益确有相互依存的一面。这表现在:
第一,盟国的复苏离不开美国。现在美国仍然是西方经济的柱石,它的产值还占世界的24%,进出口贸易占世界的12%。西欧出口的7%,日本出口的25%是运往美国的。世界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二用的是美元,欧洲货币市场有四分之三用美元放款。因此,美国经济的起伏仍然是影响西方经济天平上下移动的最大砝码。西方各国都以殷切的心情期待美国经济持续回升,起带动整个西方经济的火车头作用。
第二,美国经济的复苏也离不开盟国。二次大战以后美国对外的经济依赖性加强了。现在它的工业产品有20%以上是出口的,制造业中每6个人就有一个是搞出口加工的。美国的农田每5英亩中就有一英亩是为出口而种植的。它的跨国公司遍布欧亚,企业利润有三分之一来自出口和海外投资。盟国的经济如果长期衰退,美国工农业产品的出口和企业的利润也难望回升,这必然要给美国的经济复苏增加阻力。
第三,在危机中,要处理好西方和第三世界以及苏联集团的经济关系,也需要在盟国之间协调行动以取得切实效果。特别在当前的国际债务危机中,美国是拉美各国的头号债主,它的九大银行贷款已占自有资金的130%。债务国一旦失去偿还能力,美国银行首先遭殃。然而要给这样多的困难户输血,山姆大叔是力难胜任的,需要联合工业发达国家,集中财力,解救危急。
鱼大水浅,互相争夺
然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是不平衡的。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很大变化,彼此之间对市场、原料、投资场所以及金融控制等方面早就在激烈争夺。在世界经济危机之际,各种矛盾更加激化,斗争突出地表现在:
第一,瓜分销售市场之争。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市场空前缩小,1981年世界贸易额下降300亿美元,1982年下降800亿美元,但资本主义各国的生产能力却大大膨胀了,这就发生了鱼大水浅的矛盾。在经济危机中贸易战加剧是必然趋势,危机越深,争斗愈烈。贸易保护主义不仅见之于关税壁垒,而且见之于巧立名目的非关税壁垒。从去年到现在,西方国家之间先是开展了钢铁战、巧克力战,继之又大打黄油战和小麦战。所谓自由贸易实际上是对你的市场实行自由贸易,对我的市场实行保护主义;对优势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对劣势产品实行保护主义。美国在尖端技术上有优势,它就竭力反对日、法等国用政府补贴发展尖端工业。可是美国自己对食糖、奶制品、钢材、汽车和纺织品的进口,农产品的出口以及航运事业则实行了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
第二,控制世界货币之争。1973年以美元为主体的固定汇率制度解体之后,浮动汇率制度取而代之。按照原来的设想,实行新办法后,各国中央银行可以不再为保卫美元的比价而承担义务,因而有可能执行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但是十年的实践证明收效甚微。由于美元在国际金融贸易往来中仍然占有极大比重,西方各国并没有完全摆脱受制于美元的局面。特别是在危机中,美元汇率的变化,以及美元因利率变化在欧美之间的流动,对欧洲经济回升影响极大。例如在石油降价以后,法意等欧洲国家本来可以在经济上喘一口气,但因购买石油用美元结算,以致眼看能节约的开支又被美元升值吃掉大部。法国为此愤愤不平,谴责“美元专制”。法国的情绪在其它欧洲国家也引起共鸣。
第三,在对苏联经济关系问题上之争。美国和它的盟国特别是和西欧,由于战略地位、地理环境、经济利益的差异,处理对苏经济关系的策略也有不同,为此而不断摩擦。特别在经济利益上,西欧缺乏能源,中东局势又不稳定,从苏联开辟一条新的能源渠道对西欧有一定好处,对缓解当前的危机和失业也有一定作用。而美国则怕苏联利用能源供应卡西欧的脖子,用经济诱饵离间西欧和美国的关系。去年西欧和美国之间为天然气交易而展开的激烈争执就是这样发生的。目前美国正在酝酿修改出口管理法,原则上将允许美国单方面扩大巴黎统筹委员会的禁运单,同时可以对违法的美国子公司实行惩罚,以执行规定。这种治外法权式的做法,遭到西欧各国政府的反对。
摆脱危机,方针各异
西方各国政府首脑是在不同背景下执政的,他们代表不同的政治力量,奉行不同的经济政策,而各国的经济危机又处于不同阶段和不同深度。因此他们对危机的诊断和处方也有很大差别。处于两极的是法国和美国。其它国家则视情况在两国之间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
美国认为,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历届总统的大政府、高税收和滥发行。虽然由于实行经济复兴四点计划导致痛苦的衰退,却是由乱到治的必由之路。现在通货膨胀基本就范,经济回升初露端倪,然而通货膨胀的复萌仍然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大敌,贸易保护主义则是走向复苏的主要障碍。
以法国和西德前总理施密特等人为代表的西欧人士则认为,危机的根源在于布雷顿森林会议所建立的世界货币秩序的解体。对此美国负有重大责任,是美元过度膨胀的后果。他们认为妨碍当前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是由美国的高利率所诱发的各国资金外流和美元的坚挺,以及在美国利率的影响下各国利率的普遍抬高,汇率的大上大下和高利率影响投资、贸易和外汇平衡。而问题的总根子又在美国的巨额预算赤字,它挤占了私人净储蓄,使利率居高不下,各国正在为美国的赤字付出代价。美国要领导世界经济走向复苏,首先就得解决自己的赤字问题。
由此各国对于治病也有不同的处方。法国社会党执政后曾独自执行膨胀政策,想借以促使经济回升,在遭受挫折之后得出一个结论:西方世界命运与共,没有在美国领导下的通力合作,要想单独摆脱危机是不会成功的。法国认为重建国际货币秩序,由各国政府对汇率的稳定进行干预,是当务之急,比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更加重要。
美国认为促使世界经济复苏要靠市场原则,为此,当务之急不是加强政府干预而是推进国际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并且继续和通货膨胀作斗争。它不赞成干预外汇市场,认为稳定汇率要靠各国降低国内的通货膨胀率,美国还为自己的大赤字和高利率辩解,强调它们并没有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以及世界的经济复苏。
最近以来西方各种高级会议常常是以美国的方针为基调,附加某些妥协让步的产物。
成功、失败?欢乐、忧愁?
威廉斯堡首脑会议为各方瞩目,原因之一是西方有不少人希望各国首脑在这次会议上能相互妥协、消除分歧、协调行动,为西方经济全面好转提供强大的推动力。结果如何呢?
就相互妥协、避免加剧冲突说,这次会议取得了一些成功。敏感的东西方贸易之争回避了。在宣言中美国作了一些让步,承认降低利率、减少结构性赤字的必要,愿意在一致认为必要时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法国虽然激烈批评美国,但没有越出维持西方团结的边缘。
然而就制订统一政策给西方经济全面好转灌注活力这一点来说,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是因为里根政府对促进西方经济复苏基本上是采取“等我好了,你也会好”的政策,对统筹全局、相互支援回避承担具体义务。对此,《华盛顿邮报》评论说:“过去二十年里,世界上创造了一种新型经济……,这不是任何一个国家靠常规办法能够控制的。……但尚未想出一种加以管理和指导的办法”。看来,在资本主义框框里头,谁也拿不出一套令人信服的办法。
这次会议是在西方国家反通货膨胀取得一定成果、美英西德经济初步回升的情况下召开的。这就使与会国有了一点本钱,给未来描绘出一幅充满希望的欢乐景象。但是缺乏具体措施的笼统宣言,并不能消除人们对复苏前景的许多忧虑。就拿影响西方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障碍——美国的大赤字、高利率来说,连美国人都承认,按照里根的现行政策,即使经济持续增长,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将始终面临2,000亿美元以上的赤字局面。在此情况下所谓降低利率如何实现呢?持续的经济回升又如何保证呢?
《威廉斯堡经济复苏宣言》并没有给受危机打击最重的西方3,400万失业者带来多少福音。宣言对衰退中负担非常沉重的发展中国家表示关切,但口惠而实不至。以威廉斯堡会议为高潮的西方首脑协商暂时取得团结一致的结果,但是并没有消除矛盾的根源,斗争仍将时起时伏地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