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同一切铺张浪费、纪律松弛、无人负责的现象作坚决斗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6-15
第2版()
专栏:

同一切铺张浪费、纪律松弛、无人负责的现象作坚决斗争
要认真解决各方面的严重浪费问题
曾守中委员(西安油脂化工厂副厂长、总工程师)说,我认为,生产建设中的浪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计划上的浪费,布局上的浪费,好大喜功的浪费。如在陕西山沟里建厂,投资很多,形不成生产能力。建议对这些厂梳梳辫子,过过筛子,实事求是地把该下的坚决撤下来,把人力物力转到需要的地方去。(2)时间上的浪费。我们从国外进口的项目能按期完工的太少了,晚投产一年损失就很大。(3)人才的浪费。大厂很多技术人员窝在那里没事干,而有些地方的轻工企业里技术人员只占0.9%,严重不足。(4)原材料的浪费,很多消耗指标还没达到历史上的最好水平。(5)很多产品不对路、质量低,卖不出去,只得削价处理,国家受到很大损失。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一要开源,二要节流,不节流,人民群众用血汗换来的财富就会白白流走。
要狠刹浪费之风
董寅初委员(贸促会上海分会副主任)说,浪费物资、人员、时间的问题十分严重。首先是盲目生产造成浪费。如上海去年就积压大量化纤。当时上海就写了报告要降价,但做不了主。相反,外地从香港进口便宜原料,到处设工厂,自己和自己竞争,价格比上海货便宜15—20%,而且送货上门,两个月后才收款,造成上海的化纤产品堆积如山。手表也是如此,因为利润高,就到处争着制造。这样搞,总有大家都搞不下去的时候。企业管理不健全,也是造成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减少浪费,提高经济效益,搞好企业整顿十分重要,但不能走过场。建议验收不由上级来搞。上面来验收的往往只顾完成任务。应由横向的单位去企业验收,各税务局、银行最了解企业财政情况。
建议制订《反浪费法》
马杏垣委员(国家地震局地质所所长)说,我们在经济建设上的浪费是惊人的。一些人乱花国家的钱不心疼,给人形成一种概念:贪污有罪,浪费无罪。建设工程出了问题,造成了浪费,只检讨两句“我是负有责任的”,就完事了;有的还自我开脱说,“这等于交了学费”。如此把国家的资财当儿戏,还讲什么经济效益、成本核算!
何广乾委员(城建部科技委副主任委员)、汪德昭委员(中国科学院声学所所长)说,有些浪费是有形的,有些是无形的,如人才的滥用等。在科技方面,在我们内部搞技术封锁,互相保密,造成重复劳动,这种浪费也是屡见不鲜的。如果我们杜绝了这些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种种浪费,把我们节省的钱用于急需的教育、科研等方面来,我们各方面的建设进度定会大大加快。
陈永龄委员(国家测绘总局总工程师)说,浪费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仅国家大量的资财受到损失,而且在我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会形成一种恶习。根本问题,一是我们没有具体的办法,二是法制观念淡薄,三是执法不严。损失、浪费,一下就是几万、几十万,却不予追究,顶多党内处理,没有法来治他的罪。希望制订《反浪费法》。目前的纪检的职责范围要扩大,应该包括对浪费的检查。有了具体的法,还要严格执行,对搞浪费的要严惩,法怎样定的,就怎样制裁,同时要进行法制教育,杜绝浪费。非此不能奏效。
要警惕浮夸风在四化建设中抬头
潘锷鏱委员(安徽省工商联主委、省政协副主席)说,目前有些企业利用改革扩大机构的现象值得严重注意。例如有的工厂以改革为名,把一个厂分几个厂,上面再成立公司。有的厂把小组变车间,车间变工厂,或成立分公司、分厂。甚至有一家塑料厂,当中新隔一条墙,分为两个厂。这样做的结果产品未增加,人员增多了。形式上统一了,机构增多了。人浮于事,人员浪费。技术人员,更加分散。由于层次多,请示报告也就多,扯皮的事多,矛盾多,而效率更低了,说得严重点,这是浮夸风在四化建设中抬头,要引起严重注意。建议条件不成熟不要成立专业公司。工厂分工要慎重考虑。
要抓紧解决物价和市场管理混乱问题
李宗坊委员(四川省工商联副主任委员)说,我国城乡市场确实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繁荣景象,副食品供应紧张的状况大为缓和,凭票供应商品已寥寥可数。但是,我们的市场管理工作还远远跟不上,特别是对集体和个体工商户管理不力,哄抬物价、投机取巧、坑害消费者的事情时有发生,有的情节还很严重。物价有些乱,议价东西太多,有些虽未涨价,但质量下降,等于变相涨价,城乡人民对物价问题反映十分强烈。这个问题事关民生,切不可忽视。
孙孚凌委员(北京市副市长)说,物价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价格政策的制定,一是价格政策的实行。对于前者,我认为,价格问题的好转根本在于生产的上升,但生产不可能一下子搞上去,我们应自觉地利用价值规律,促进生产。价格不合理的应该调,但一定不能调得过急。我们的原则是保生活,促生产,不能让群众增加的收入都让价格上涨吞了去。关于后者,我主张实行两种价格政策,即保证必需,照顾特需。人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一定要稳定,对于一些特殊需要,只要能保证供应,价格高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
从水果脱销和腐烂看供销体制改革的必要
罗新书委员(山东农学院园艺系副教授)说,我也深感产供销、内外贸脱节的严重。我是搞果树的,每次来北京开会,看到大家排长队买苹果,心里就难过。可是,烟台的苹果却运不出去,每年都烂掉不少。收购苹果的标准还是五十年代定的,只讲大(其实大的更不耐藏),而不讲味道、硬度、耐藏率,这是不科学的。供销社验收后,单据一开就完事,苹果已不属他管了。运输部门和销售部门又脱节,野蛮装卸,60斤一筐的苹果,从泰安运到海南岛只剩8斤半,其余全烂掉了。外贸内销脱节,山东一些名产:肥城桃,1975年还出口,现已濒于绝种;花红果子、杏子、凉山蜜桃也都由于压价而近乎绝种。我建议,水果也要成立产供销、内外贸联合总公司,实行产销一条龙。这是趋势,符合改革的潮流。山东文登、栖霞等县已成立了这种联合公司,群众、领导和供销部门都满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