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第六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6-15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第六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
5月初,中国财政学会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了第六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
关于控制建设规模问题。建国以来建设规模发生过几次大的膨胀,1958年、1970年、1978年这三次都引起经济生活的全面紧张,不得不采取调整措施,砍掉一些建设项目,在经济上造成严重损失。但是,沉痛的历史教训并没有被所有的同志所认识。1982年这次建设规模过大是在新的条件下产生的:(1)过去几次主要是预算内投资膨胀,采取的对策主要是砍预算内基建投资;这次是在预算内投资有所压缩的情况下,由于预算外投资和银行贷款增加过猛造成的,这就不是砍预算内投资所能解决的,而必须从财力分配和财务体制上通盘考虑,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2)过去几次主要是骨头上得过多,这次则是在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上不去的情况下,一般加工工业上得过多,投资使用方向不当,加剧了投资结构失调。调整对象不同于以往,调整的难度比以往也要大些。(3)过去几次都很快在消费品市场反映出来,这一次由于工农业生产发展比较快,市场供应比较好,它的危害尚未充分暴露。但是,生产资料供应已十分紧张,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势必挤轻工生产,挤市场,甚至波及物价,使几年来得之不易的调整成果有得而复失的危险。
同志们认为,控制建设规模,从根本上说,就是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十二大确定的方针政策上来,坚定地贯彻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在具体做法上,要继续加强财政、信贷的统一平衡,加强财政、信贷、外汇和物资的综合平衡。要改革固定资产投资的计划管理制度,把预算内外的固定资产投资都通过国家计划管起来。大中型建设项目由国家计委审批,实行科学论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小的项目实行总额控制,并要制定合理的技术经济政策,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
关于集中资金、保证重点建设的问题。当前的问题是,国家财政掌握的财力不足,急需进行的重点建设如能源交通、科学教育等缺乏资金。因此,适当集中资金是当务之急。
许多代表认为,国家财政收入上不去,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1)经济效益低,成本和流通费用降不下来。
(2)价格补贴负担过重,1982年价格补贴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8.6%。(3)企业利润留成比重大,有些企业用挤上缴利润的办法搞基建,归还各种贷款。(4)外贸企业亏损扩大。大家认为,解决财政平衡的关键,是增加财政收入,提高资金使用效果,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有的同志认为,解决国家财力问题,思路要开阔一点,要统观全局。我们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情况复杂,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处理好一系列对立统一关系。
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企业财务体制和税收制度的问题。代表们认为,当前财政经济工作中的主要矛盾,一是资金分散,二是效益不高,甚至下降。财务体制和税收制度的改革,应当有利于解决这两个矛盾。许多代表指出,由于利润分配制度的改革走在前头,出现了新的利润分配制度与尚未全面改革的统支制度之间的矛盾。一些企业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损失,还在继续转嫁给国家财政负担。这种责权利脱节的现象,抵消了经济杠杆的作用,也不利于调动企业在维护全局利益的前提下向生产的广度、深度进军的积极性。因此,在推行利改税的同时,要加强成本管理,严格成本消耗和所得额的核算,改革资金、成本管理制度中的不合理部分,把责权利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强企业的经济责任,使企业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增强维护全局利益的自觉性。
代表们认为,企业财务体制的改革与其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要同步配套。对流动资金实行全额信贷是企业财务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必须同时改革物资管理体制,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柴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