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西北植物研究所遗传研究室讲道德讲风格 热心为各地提供育种材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6-17
第6版()
专栏:

西北植物研究所遗传研究室讲道德讲风格
热心为各地提供育种材料
本报讯 记者惠金义报道:西北植物研究所遗传研究室,在党的十二大代表、遗传育种家李振声带领下,讲究科研道德,不搞门户之见,受到各地科技人员和群众的赞扬。
这个研究室研究小麦与长穗偃麦草的远缘杂交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育成了三个优良小麦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多万亩,因增产而获得经济效益近亿元。这一重要成果,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注目,不少人前来参观。李振声说:“我们不搞‘门户之见’,开展工作较早的单位,帮助开展工作较迟的单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他们来个“门户开放”,不管谁来参观,都热情接待,毫无保留地把怎样闯过杂交不结实、杂种不育、后代分离三大难关的经验介绍出去。参观的人称赞这是“坦率无私的交流。”
这个研究室每次收到索要育种材料的来信,都认真地按人家提出的标准寄去。有一位老专家想得到一套优良育种材料,当时这个研究室多余的材料已经寄完了,就把留着自用的拿出一部分给老专家寄去。老专家激动地写信赞扬说:“你们的心是真诚的,情操是高尚的。”他们对自己研究出的单凭观察种子的颜色就可以判断出染色体条数的蓝体小麦,也没有垄断过。开始有人试探着来信索要,没料到他们大量繁殖,寄给祖国四面八方的56个单位。
这个研究室培育的优良小麦品种小偃4号、6号,在《农业科技通讯》上介绍后,收到全国十多个省索要良种的300多封来信,其中大部分是农民写的。他们认为这是送上门来的推广工作。他们不怕麻烦,经常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忙着分种子、缝包裹、印刷回信和技术资料,及时寄出。他们对一斤以下的种子实行免费义务邮寄。有的农民收到种子后,来信称赞他们是农民的真正朋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