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必须改变对中医的不正确看法——访六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中医董建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6-18
第5版()
专栏:

必须改变对中医的不正确看法
——访六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中医董建华
本报记者 鲁南
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北京代表团驻地,记者敲响了东楼255号房门,开门的是一位慈祥和善的长者,他就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新当选的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学院教授、东直门医院副院长董建华。
董建华大夫今年65岁,出生于中医世家,16岁拜上海名医严二陵学医。近五十年中,他潜心钻研中医理论,坚持临床实践,勇于创新,业臻于精,是蜚声中医界的老大夫。
董建华谈论中医的成就旁征博引,如数家珍。他说,中医学是我们祖先在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内容丰富,源远流长,不仅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亚洲及全世界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世界出现中医热,30多个国家派留学生学习中医,许多国家成立研究中医学理论的专门机构,形势逼人啊!
董建华高度赞扬党的中医政策。他说:最近,党中央、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领导同志又就中医问题做了极其重要的批示。作为民族的传统医学,得到政府的承认和支持,享有合法地位,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然而,有人受民族虚无主义影响,认为中医学陈旧落后,对中医持否定的态度;有人学了一点中医,并没有真正学懂,就要改造中医,他们摈弃的正是中医学的精华;还有人用西医的理论来解释中医诊断治疗原则,解释不通就认为不科学。这些态度,对发展中医极为有害。
董建华自豪地对记者说:在几千年实践中,中医在诊断、治疗方面创造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中医是完整的、科学的医学体系,是中华民族的国宝。否定或低估中医学都是科学上的无知。
谈古论今,自然谈到继承问题。董建华希望报纸大声疾呼抢救中医。他说,建国初期,全国有50万中医人员,许多是身怀绝技的名医,他们继承中医成就,有的还在实践中有所创见,独成一家。现在,他们中许多人相继去世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失传了,这是祖国医学的重大损失。有一部分老中医还健在,但大都年事已高,我们要尽快组织人力,配备助手,帮助他们整理医案,总结经验;如果我们对这件工作掉以轻心,让许多宝贵的医学遗产失传,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在过去几十年中,董建华追求的是做艺精德高的良医;现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落实党的政策,把中医工作搞上去。为此,他提出了四条加强中医工作的意见:一、改革体制,健全和加强中医管理机构,选拔精通中医、热爱中医的干部担任中医院校、中医院、中医研究机构的领导职务。他说,目前绝大多数中医院校、医院、研究单位的领导人不是中医,有的领导人对中医怀有偏见,总想用西医改造、同化中医,这种态度贻患无穷,必须彻底改变。应该尽快制订中医发展的规划,正确地处理好继承、开掘、发展的关系。二、按照中医的特色办好中医院。现在的状况是,许多中医院名为中医院,实际中医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董老强调说这种“西化”的中医院体现不了中医的特色,久而久之,中医院名存实亡。中医要象西医一样,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在保证人民健康中发挥作用,中医院就是要突出中医的特色,中医诊断、中医急诊、中医治疗,给中医以用武之地。中西医结合,另辟蹊径,也是一支独立的力量,不应和中医混为一谈,不妨设立另具一格的中西医结合的医院,以此和中、西医院相区别。三、改革中医教育,解决中医后继乏人,后继乏术的问题。现在中医院校,中西医课程兼备,学时分散,临床机会少,五年制中医学院毕业,达不到应有的中医大专水平。因此中医教育要改革,中医学院应突出中医特点,增加中医课程和临床实习;聘请校外专家、名医来校讲学,或担任客座教授,担当一定的教学任务,交流经验活跃学术气氛;实行办学和带徒弟多种办法培养人才,允许老中医带徒传艺,承认拜师成才的中医大夫,建立适合中医情况的考核晋升制度,不拘一格培养中医人才。四、在中医各学派之间,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不同中医学派发扬自己的专长和风格,在临床实践中检验和提高。
采访结束时,董建华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在党和政府关怀支持下,中医学兴旺发达的局面一定会实现。(附图片)
董建华(左)在给病人看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