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抓紧技术改造 提高经济效益——天津市部分人大代表座谈如何迎接新的经济振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6-22
第5版()
专栏: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专访

抓紧技术改造 提高经济效益
——天津市部分人大代表座谈如何迎接新的经济振兴
本报记者 高新庆
如何全面完成“六五”计划,迎接新的经济振兴?天津市部分人大代表座谈中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杨学敏代表(女,天津第二继电器厂副厂长、工程师)结合本厂的实践说:“我们不能再走‘1+1=2’的路子。我们要从三十多年那种只重生产、基建,轻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旧框框中解放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力争技术进步上,在大力提高技术水平,大幅度增加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使我们的经济以‘2×3=6’的方式发展。”
李之珍代表(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工程师)对赵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同重点建设一样,是全面完成‘六五’计划,迎接新的经济振兴的重要条件”这段话,完全表示赞同。他说,天津搞翻番,至少一半要靠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进步。天津市过去在技术改造上,有经验、有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企业的技术改造要从提高技术水平入手;单纯扩大厂房面积,增加设备,新工艺,新产品以及产品的质量、品种很难上去。
李祺祖代表(天津自行车二厂副厂长、副总工程师)认为,企业的技术改造要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严密注意市场反馈信息,以新产品以及产品的质量、品种为“龙头”,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结合节能、环保,制订规划,把新产品试制、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协作、新技术引进和消化等等,一条龙地配套抓起来。
戎学珍代表(女,天津市轻工业造纸技术研究所所长兼总工程师)对我国长期不重视开发研究,使科研成果不能迅速、普遍地应用于生产的现象提出批评。她认为应该组织行业的技术开发中心,共同确定技术改造规划和方案,分析论证以后,一起组织实施、攻关。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要积极开拓“知识密集型”产品,重视基础技术的研究。她指着房间的聚氯乙烯墙壁说:“现在纸张不单纯靠植物纤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纤维与其他材料如聚芳香酰胺、玻璃纤维、金属铝箔、塑料等结合,可以生产极为丰富多彩的供食品、医药、电讯、建材、国防军工等需要的新产品、新材料。这需要有新的知识、新的技术。不重视开发研究,不搞技术开发中心是不行的。”
李之珍、戎学珍等同志,还提出几条建议:
不要零敲碎打,要通盘考虑,制订长期技术改造、技术进步规划。要把全国、全市的规划,建立在行业和重点企业技术改造规划的基础上,使之更加扎实、可靠。行业的技术改造、发展规划,最重要的是考虑朝什么方向发展,达到什么水平,采取什么技术政策和装备措施。
要重视新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对于国外适用的先进技术及国内的先进技术,首先采取“拿来主义”,并组织力量消化。引进项目中,应以单项技术为主,着重引进软件技术,收到投资少,见效快,迅速改变企业技术面貌的效果。据提供的资料统计,日本从1950至1978年,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共花200亿美元,其中技术引进费76.6亿美元,共引进近3万项技术,换来了世界各国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花了2,000多亿美元所开发的绝大多数先进技术。结果节约了三分之二的时间和十分之九的经费。而技术引进中,日本又是以购买技术专利为主,约占引进总件数的80%以上。我国从1950年至1979年,共签订了145亿美元的引进合同,但主要不是引进技术,而是用于成套设备进口。花的钱不比日本少多少,而经济效益却比日本差得多。大家说,我们走过的弯路,付出的学费是够多的,我们应该变得聪明起来。
要制订一系列有利于促进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政策。应该给技术改造以动力。多年来鞭打快牛的想法和做法,阻碍了科技进步,应予改变。(附图片)
出席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中国革命博物馆顾问罗章龙(右)、中央编译局顾问张仲实(左)在一起交谈。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