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论苏联由社会主义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续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12-05
第3版()
专栏:

论苏联由社会主义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续完)
苏联哲学博士 尤金
三、城乡对立的消灭
如上面指出的,在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工人与农民之间的差别,日益消失,而他们的劳动与生活条件,则不断接近。
共产主义标志着完全消灭社会之划分为阶级。在共产主义条件下,已没有工人和农民,只有单一的无阶级社会的劳动者。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工人与农民间的界限的消失,将和消灭城乡对立的过程同时实现。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城乡间的对立达到最高阶段。资本主义的城市对于乡村说来,是以无情的剥削者、掠夺者身份而出现的,它榨取乡村最后的脂膏,使乡村处于贫穷、无文化、不识字、政治上无权和愚昧无知的境地。
城乡间的这个对立,还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就受到先进思想家们的非难。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十六世纪初期的英国作家汤玛斯·穆尔,在其一五一六年出版的“乌托邦”这一名著中,曾提供了消灭这个对立的方法。他说,在理想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必须作两年农业工作,然后回到城市去。当然,这是寻找消灭城乡对立方法的一个天真企图。其他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尤其是欧文,比较更接近了问题的实质,但他们对于这个问题,也不能给与正确的解决。
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才指出了城乡对立的消灭的历史必然性,并发现了消灭这一对立的实际途径,而列宁和斯大林,则依据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全面的阐明了这个问题。
在苏联,城乡间的对立已根本被摧毁了。在城市和农村里创设了统一的生产方式——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苏联的农村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已经根本改变了自己的面貌。消灭了“农村生活的愚昧无知”。工业有计划的分布,生产接近原料产地与消费区域,消灭了国家之划分为纯工业区与纯农业区。由一九二七年到一九四五年修建了三五二座新城市。在伏尔加河以东的地区,修建了二二五座城市,也就是说大多数的城市是在各民族共和国和各省内。农村的文化水平大大的提高了。许多农村、乡镇,已经和城市区别不开了,它们有自己的戏院、俱乐部、电影院、无线电、电站、中等学校和自己的工业。昔日隔绝城市与乡村的鸿沟已经消灭了,但是城乡间的区别还是存在着的。为了彻底地消灭城乡间的对立,还需要巨大的工作和不少的时间。这个对立的消灭,将随我们向共产主义进展的程度而日加迅速的实现。在这方面的基本道路,将是沿着农业的机械化与电气化的路线,沿着变农业劳动为变态的工业劳动的道路而前进。
在苏联,早在一九三八年,用拖拉机耕种的耕地面积即已占百分之七一·五,用马拉犁耕种的仅占百分之二八·五。在一九五○年,耕地的机械化达百分之九十。在一九三八年,用拖拉机器收获谷物的占百分之四八·四,用马拉工具收获的占百分之四三·一,用大小镰刀的仅占百分之八·五。在一九五○年,仅康拜因机就收割了全国谷物播种面积的百分之五五。用机械转动装置的打场机进行打场工作占百分之九五,苏联的农村里再不使用木犁、木耙、槤枷等木制的生产工具了。这里应该指出,例如在美国,仅百分之三十四的农场经营主有拖拉机,即是仅仅在大资本主义农场中,才有拖拉机。这就是说,在美国的农业中,直到现在为止,手工的劳动仍占优势。美国的贫农与中农占农村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但是在一九三八年,他们只供给商品出产总量的百分之一六。证明着美国农业技术落后的,是美国百分之六○以上的农村人口,直到现在还是用煤油点灯。
如果一九一三年在苏维埃农村里,农村用的发电机的马力为二、○○○基罗瓦特,那末,在一九三二年,它即达到六五、九○○基罗瓦特,在一九三七年——二三○、○○○基罗瓦特,在一九四○年——二七五、○○○基罗瓦特,而在一九五○年将为二、二六八、七○○基罗瓦特。
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的规模,使农业劳动转化为变态的工业劳动的过程接近完成。无论是在城市里,或是在农村里,人们都不是以落后技术的手工方法进行劳动,而是借助于复杂的与简单的现代机器进行劳动。
农村也在根本革新自己的外貌。广泛的展开了修建公共建筑物与集体农民住宅的建筑工程。今后,在农村里,无论是公共建筑物,或是集体农民住宅的建设,都将采取极大的规模,以使农村的外貌得到根本的改变。新的公共建筑物和住宅,要合乎建筑学的要求,应当是舒适而美观的。目前苏联所实行的扩大集体农庄的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正在创立拥有数千乃至数万公顷土地面积的集体农庄经济,这样便有可能充分利用强大的农业机器,并去建设新的农业村庄——农业城市。这些已是城市型的,而不是乡村型的村庄,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劳动者的政治与文化的中心。
机械化、电气化、瓦斯化和无线电等在农村中大规模地被采用着,不仅是在生产事业上,同时在生活上也是一样。随着时间之推移,农村中的劳动和生活条件与城市劳动和生活条件之间将不会有任何实质上的区别。那时即要完成彻底消灭城乡间对立的最后一步。共产主义将保证有统一的工业与农业的技术基础。在不久将来,农业劳动与工业劳动将没有任何区别,因为一切劳动过程都将借助于机器而进行。在我们的农村里,现在已经有了上百万种为技术服务的新职业。在一九三九年,农村中有九的六三○○○拖拉机手,二四七○○○康拜因机手,二一四○○○汽车司机,四○○○○机械士和许其他的新职业,农耕家、工作队长、农学家、动物多饲养家及其他等等。向共产主义过渡将根本消灭工业劳动与农业劳动性质中的区别。农业将最后转化为变态的工业生产。
这也将引起农村生产关系的相应的改变。
生产关系的改变,将首先按着消灭与根绝工人阶级与农民之间的差别途径进行。
根绝这些差别的基础,将是进一步地消灭城乡间的对立,进一步地使两种财产形式——全民的(国家的)财产与合作社的(集体农庄的)财产——更加接近。
农村生产力的强大发展,将使合作社的财产形式成长为更高的形式——成为全民的财产。这是一个长时期的过程。它仅会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得到完成。
劳动组合的财产形式,将保存在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中。但同时要估计到在农业中所使用的全民的生产资料的比重,将一直增长。将包括全部土地耕作的农业机器站的意义,将愈来愈加增大。属于农业机器站的,即属于全民的生产资料的比重的增大,是实际克服两种社会主义财产形式间的差别的方法之一。
随着农业技术的全面发展及全部农业劳动过程的电气化与机械化,集体农庄的公共经济也将得到全面的发展。集体农庄的各生产部门将获得特别巨大的发展。养畜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将显著增大。集体农庄的副业将大规模的扩展。在农业劳动组合的全面发展与生产品丰富无比的基础上,将造成向社会生产更高阶段过渡——从劳动组合到公社——的一切条件。
当我们社会到达这个发展阶段时,我们就可以说,城乡间的对立、工人阶级与农民间差别的残余是被消灭了、被铲除了。那时将建成共产主义的社会,在这社会里,人们没有任何的社会阶级的划分,社会将是不知道阶级区分,而只是工作性质不同,按生产工业品或农业品而分工的劳动者组成的。
四、智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间的对立的消灭
智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是因资本家阶级对生产资料的垄断而产生的资本主义最深刻的阶级矛盾。统治的剥削者阶级把教育和智力劳动变为自己的垄断物。留给劳动人民的只是繁重的强制的体力劳动。直到现在,资本主义国家里的中等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仍旧是统治阶级的特权。甚至在形式上每个人有权在中等和高等学校求学的那些资本主义国家里,劳动人民,工人和农民,由于困苦的物质状况,也是不能享受这种权利的。
资产阶级社会知识分子的社会成份,非常确凿的证明了智力劳动是剥削者阶级的垄断物。学者、工程师、将军、军官、医生、律师、艺术家、作家、高级官吏和僧侣——这些人们,基本上或者属于资产阶级或者是由资产阶级出身的。由工人阶级、农民和下级官吏出身的知识分子,是不多的,而且只是起着从属的作用。
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就已经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智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间的对立。
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指出了消灭智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间的对立的真正现实的途径。这个问题的解决,乃是消灭阶级与人剥削人制度的总任务的一部分。
马克思与恩格斯对于这个问题,给予了原则性的纲领式的解决,当然,它势必具有比较一般的性质。
列宁,而尤其是斯大林,适应着共产主义建设的实际任务,把消灭智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间之对立问题的解决途径具体化了,并有所发展。
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是与提高工人阶级文化技术水平到工程技术劳动工作者的水平直接联系着的。在共产主义条件下,全体的人民都将是受过教育的。斯大林同志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任务,要使全体工人和全体农民都成为有文化修养的人们。
苏联在解决这一任务上,已经作了巨大工作。首先,十月革命一胜利后,就肃清了剥削者对各种教育的垄断。这是一个最伟大的历史成就。
学校的大门,在历史上第一次给人民大大的打开了,他们不仅能上小学、中学,而且也能上大学了。
一九二四——一九二五年,在苏联所有中小学校中受教育的有一千万人,而一九三八——一九三九年,则已有三千二百万人了,一九三九年仅在中等学校受教育的人就有一千万,一九四九年在中小学校受教育的,有三千三百九十万人。
目前在苏联,在中小学校各种普通教育机关和技术训练班学习的,不下五千万人。
九岁到五十岁的居民,全都能识字了。
在沙俄时代,总共只有九十一所高等学校和十一万二千名大学生。在苏联一九四六年,有七九二所高等学校和六十五万八千名大学生,在一九四九年有八○八所高等学校,在其中受教育的有七十三万四千名大学生。受函授教育的大学生的人数达二十九万八千人。这样一来,苏联现在已有一百万以上的大学生在各高等学校里进行学习。苏联的大学生的人数,比所有欧洲国家和日本加在一块的大学生还多。
一九三六年,大学生的社会成份如下:工人和工人子弟占百分之三八·九,职员和职员子弟占百分之四二·二,农民占百分之二一·七,其他占百分之二·二。
在最近的三、四个五年计划中,年龄在十八岁到五十岁的大部分的苏联人民都受到中等的,中等技术的和高等的教育。在共产主义条件下,所有的人都将是有文化修养的。苏维埃社会正以最快的速度向此迈进。
在苏联不但那些在学校求学的人们能受到教育,而且那些在工厂,集体农庄里工作的人也能受到教育。苏联有许多工厂的学校,其中的工人同时也就是该工厂所设的学院的学生。斯达汉诺夫工作者,就是具有高度技术文化和一般知识的人们。其中先进的人们正在日益接近于工程技术人员的水准。斯大林同志在斯达汉诺夫式的劳动中,发现了工人阶级文化技术提高的萌芽,这种文化技术的提高将使智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间的对立归于消灭。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人均卷入了斯达汉诺夫运动中,在这种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工人与农民的文化技术水准正不断地提高到工程师与农业家的水准。成千上万的工人与农民已在把智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在工业与农业中具有中等教育程度的工人和农民,已经是所在皆有了。有高度文化技术的工人与农民,就是推动技术前进的创造者、革新者,合理化运动者和发明家。在我们许多工业部门里,尤其在汽车工业的工厂里,每三个工人当中就有一个工人是发明家与合理化运动者。
工人文化技术的提高,表现在以下的指数上。如果自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三九年这一期间内,我国人口一共增加了百分之一六,那么熟练工人人数的增长就要多得多。钳工人数增加到了三·七倍,旋工——七·六倍,铣工——二·一五倍等等。
所有这些过程,把它归纳起来,使我们可以了解,整个苏维埃社会是在不断向前发展,这个社会将逐渐转变成一个由受过教育的人们,有高度文化水准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如果整个社会由受过教育的人们组成时,那么智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区分就消灭了,而且,人们一生永远固定地分成两类的现象也将消灭。
消灭智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间对立的技术基础,是生产的全部自动化。生产自动化就是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就是说要建立这样一种机器,由于这种机器,整个生产过程——由原料的初步加工到成品的制出——都是自动进行的,不用人手直接参加。在莫斯科创设了一座制造汽车活塞的自动化工厂。在这个自动化的工厂里,一切生产过程从铸造联动体的装置一直到成品的包装,都是自动化的。因此,工人就减少了好多倍,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八倍,成本减低了两倍。我们所说的这个工厂,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部自动化的金属加工企业。在这个工厂里采用电气溶解,热力加工,各色各样的机器加工,利用各种旋床、钻床、铣床,磨床,以及许多辅助工作:如擦洗、干燥、过秤、检查硬度与长度、包装等等——这一切都是由自动机器来作,而无须人工参加的。在这个工厂里,每班仅有五个人工作。在苏联已创造出了并正在创造着一些机器,利用这些机器,就可以消灭非熟练劳动和笨重劳动。例如:制造了一种强有力的掘土机。一架掘土机可代替一万二千名掘土工人。一九四九年,煤炭工业中的挖煤、出煤和装煤工作,百分之九十九已经机械化了,而运煤的工作,百分之九十二已经机械化了。在苏联,劳动电气化的系数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而美国此种系数为百分之七十六,德国在战前为百分之七十一,英国为百分之六十。
在共产主义条件下,非熟练劳动将全部被高度熟练劳动所代替。劳动本身的性质和类型,将起很大的变化,现在在苏联所创造的和将来在共产主义条件下占统治地位的这种技术设备,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有技术知识和工程技术水平的人才能管理得了。
在共产主义条件下,工业、运输业、农业各部门的生产过程都将机械化和自动化。原子能、雷达、光电管、喷射技术等将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开辟无限的可能。因此,劳动本身也将发生变化,它将提高到更高的阶段,非熟练的劳动将日益根绝,共产主义时代在技术方面将是原子能、电气与化学的时代,原子能、电气、化学都将是为人民服务,并保证人对自然力的支配的。
最新技术的全面的与极其高度的发展,一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机械化将使旧的分工走向衰亡。人们将在各种不同的生产科学和技术部门中劳动,完成某种工作,对于这种工作感觉到负有最大的使命,并且在这种工作中可能对社会作出最大的贡献。一般教育水准,将使他们同时还懂得其它许多生产、科学和技术部门的知识。但是人们的全面发展并不妨碍专门化。
必须抛除庸俗的观念,说是仿佛马列主义宣传着在共产主义条件下消灭一般分工的。
在共产主义条件下,将有自己的专门化,因此也将有分工。但专门化与分工将具有与资本主义条件下不同的另一种性质,这种分工与专门化将建立在新的技术上,将不带着阶级性,并且将不会有资本主义分工所造成的对个人的限制。
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的最后消灭,只有在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实现。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要完成它需要相当时间。
五、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是建成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条件
社会主义国家是建设共产主义的主要工具
斯大林同志在总结建成社会主义的伟大经验时,创造了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完整学说。斯大林同志教导说:在社会主义首先在一个国家获得胜利的条件下,国家不仅不消亡,而相反地,要用各种方法把它巩固起来,这乃是一个颠扑不破的规律。没有工人阶级的国家,就不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不能使它存在和发展。而且,就是在一切社会阶级都已完全消灭并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时候,如果那时共产主义还没有在国际范围内获得胜利,国家也是要保存的。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苏维埃国家的一切职能,都是为了保证共产主义的建设。军事上捍卫国家不受外来袭击的职能,是保卫正在建设共产主义的苏维埃人民的和平劳动。保护公共财产的职能,是保护我国制度的坚定不移的经济基础。
苏维埃国家在国内的主要职能,亦即是组织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职能,是要解决共产主义建设的两个根本任务:一个是苏联的基本经济任务,一个是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全体人民。
苏维埃国家,是作为苏维埃社会领导力量的党用以指导社会全部发展的主要工具。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综合和完成。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已经没有对抗的阶级,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已消除产生阶级的原因;这种生产方式,是使一切阶级差别的残余,工人阶级与农民之间的政治经济矛盾的残余,均归消灭的经济基础。我们的党和苏维埃国家的政治——这是统一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的集中表现、综合和完成。
因此,在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党、一个国家,能象我们的党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如此伟大决定的作用,这就使我们国家无论在国内,无论在对外关系上,都具有非常强大的威力。
苏维埃国家对全部经济发展的有计划的领导,表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并且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之一。
只有在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在国际范围内获得胜利的条件下,国家才会消亡。苏维埃国家的组织——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职能,在全面发展后,那时就会成为社会本身的单纯行政的、经济和教育的职能。换言之,这就是说,如果任何阶级都没有了,无论何种的阶级差别都消除了,则对社会的管理也就会丧失政治的性质了。
用各种方法去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而现在则是建成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
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动力
在社会主义伟大历史意义的胜利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国家更加巩固起来了,苏维埃社会主义的民主更加发展了。苏维埃人民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各方面,都获得了空前未有的胜利。
社会主义制度的繁荣昌盛,造成了苏维埃社会的新动力,在社会主义以前,这些动力是没有过的,而且是不能有的。这些新的动力,就是:苏维埃人民的道义政治的团结一致,各族人民的友谊,苏维埃的爱国主义。
道义政治的团结一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力量。它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卫国战争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苏联的伟大卫国战争,最鲜明不过地表明了苏维埃人民是一致的,坚固团结的。
苏维埃社会的道义政治的团结一致,是社会发展的新的规律,它产生于社会主义制度之中,并且只是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
苏维埃爱国主义,也是苏联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在旧社会中,只是当某国人民受到外敌威胁有亡国危险的时候,爱国主义才表现为一种广大的社会运动,例如,一八一二年的俄国就是这样,那时拿破仑举行了侵略俄国的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是这样,那时德国法西斯强盗威胁到了英国和法国人民,两国人民都起来保卫自己的祖国,保卫自己的切身利益。但是,这些人民所保卫的,是本国国境的安全,而不是他们国内所存在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过,工人阶级是没有祖国的,这是说,工人阶级,不论是在本国或外国,都是一样受剥削的。
社会主义根本地改变了爱国主义、祖国的概念。现在在苏联,对于苏维埃的人来说,爱祖国、保卫祖国,是与保卫社会主义一致的。这是新的最高类型的,摆脱了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是与尊重一切人民,尊重他国人民的民族利益,尊重他们的自由和独立分不开的。
粉碎了希特勒匪军并因而进入欧洲某些国家领土的苏联军队,给这些国家的人民不仅带来了解除德国帝国主义压迫的自由,而且帮助他们打垮了他们本民族的资产阶级和地主,帮助工人阶级和农民获得了政权,并建立起了实现着无产阶级专政职能——镇压剥削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制度。
苏维埃爱国主义,把社会主义国家的真正民族利益与全世界劳动者的国际利益,最深刻的结合起来了。
苏维埃人民的爱国主义,不仅表现在社会主义祖国处于危险境地的时候,而且时时刻刻表现于苏维埃人们在工厂、科学机关、集体农庄等等的英勇劳动中。
社会主义制度,完全改造了各民族间的旧的相互关系。并创立了各族人民间的新的关系,代替了各民族间从前的互不信任,代替了沙文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代替了统治民族对被压迫的和不平等的民族的镇压,产生了以真正平等和各族人民的友谊为基础的制度,民族互不信任的感情消失了。
苏联国内各族人民的友谊和各民族的合作,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它加速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的发展。
苏维埃社会的道义政治的团结一致,苏联各族人民的友谊,苏维埃爱国主义,也在克服陈腐的观点、习惯、偏见的基础上,与人们意识中的资本主义残余作斗争中日加发展和巩固起来。
在苏维埃社会中,再没有不可调和的、对抗的矛盾了。非对抗性的矛盾,亦即那些在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产生着和被解决着的矛盾,仍然是有的。暴露和克服这些矛盾的有决定意义的方法,是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是马列主义革命方法的特点,而且是党教育干部的基本方法,是巩固国家和我们整个苏维埃社会制度的基本方法。在我们苏维埃社会中,对抗的阶级已被肃清,因此,新旧之间的斗争,从而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不是表现为对抗阶级的斗争,社会生活的剧变……而是表现为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国发展的真正动力,是党所掌握的强大武器。这,毫无疑义,是一种新的运动,新的发展,新的辩证规律。
生产关系之完全适合于生产力的性质,它们之间没有矛盾存在,就使社会主义社会中产生的一切矛盾,都带着非对抗的性质。这是成长中的矛盾。它们在共产主义建设过程中,在有计划的发展整个社会主义经济、技术、科学、艺术、文化的基础上之被克服,各种新的共产主义的形式与过时的陈腐的习惯、传统、观点之间的斗争——这就是苏维埃社会由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最一般的内在规律。
苏维埃社会的发展,是在具体的国际环境中,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残酷斗争的环境中进行的。在这里,对抗性质的矛盾就起着作用了,这些矛盾对于苏维埃社会的发展,不能不有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以高的速度来发展经济,最大限度地巩固我们国家的国防力、加紧思想斗争来反对那些支持和复活我国人们意识中的资本主义残余的资本主义包围的企图。
在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上,是有着不少困难的,国际帝国主义现在和将来都要做出它能做到的一切,来妨碍我们的前进运动。英美帝国主义者,天天都在制造反对苏联的新诡计,准备反苏的战争,不惜采取一切挑拨手段来挑起战争,把世界一切反动势力团聚在自己的周围。
在我们内部也还有不少困难,这是与克服人们意识中的资本主义残余相关联的,但苏联在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曾经克服了比现有的更为严重的困难。我们国家在经济上和技术上,曾是一个落后的国家。现在它已是完全独立的社会主义工业强国了。在伟大卫国战争中,苏联粉碎了欧洲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的联合势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苏联象一座不可摧毁的孤岩,屹立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现在苏联不是孤独的了。半个欧洲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各人民民主国家的人民都团结在苏联周围,与苏联并肩前进,有伟大的新中国,它在伟大革命中争得了自由和民族的独立,建立了人民民主的制度。
不论在苏联走向共产主义的道路上,各人民民主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有着何种困难,以这些国家共同努力和在国际无产阶级的支援之下,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一定要得到完全的胜利,苏联从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到建成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到开始由社会主义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所走的道路——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但同时这是人类进步历史上空前未有的,使人从任何压迫和剥削下解放出来的伟大胜利的道路。苏联劳动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及其天才领袖——列宁和斯大林——的领导下为全人类铺设了走向共产主义的道路,开辟了新的历史时代——共产主义时代。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在苏联胜利建成的伟大经验,正武装着各国的劳动人民去为社会主义而斗争。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给全世界人民指明着发展的道路。在我们时代,条条道路都通向共产主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