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象廖承志同志那样对待外国专家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6-28
第4版()
专栏:

象廖承志同志那样对待外国专家工作
吴凡吾
6月10日晚8时,我们一行二十几人,在烟台火车站等候去北京的火车,突然从收音机中听到廖承志同志逝世的消息,大家为之一怔。正当党和国家需要廖公发挥更大作用的时候,噩耗传来,我们心情都十分沉痛。
我是1961年初,从当时的国务院外国专家局调到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工作时认识廖公的。廖公当时是外办的常务副主任,协助陈毅同志掌管全面的外事工作。外国专家局是外办归口的单位之一。由于我在外专局工作多年,调外办任组长时仍兼管外国专家的工作。对外国专家的工作,廖公历来很重视,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1965年外国专家局召开全国外国专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廖公那语多诙谐而含意深刻的讲话,我至今不忘。
廖公说,我们要向比我们先进国家的人民学习技术,还要引进一些设备,来补充我们的不足,这同我们的自力更生方针没有矛盾,恰恰是我们自力更生方针的一部分。他说,如果我们从开天辟地搞起来,一直到我们完全建成,就需要很长时间。我们买来一部分技术,利用人家一部分技术,那么时间就可大大缩短。他认为在三十年到五十年之内,我们总还得聘请一部分外国专家。三十年、五十年以后怎么样呢,还不敢说,那时总还得搞技术交流么。我们要承认我们在有些方面还落后,技术上有一个距离。还有,外语教学、对外宣传方面,离开他们也不行。当然,非必需请的我们不请。
廖承志同志强调,既然把外国专家请来了,就得好好向他们学习,团结、使用他们,发挥他们的作用。
廖承志同志认为要做好外国专家工作,领导要亲自动手,要跟他们多谈。当时有一位长期居住在我国的外国专家感慨地反映了三个问题:一是从汽车玻璃窗里来看中国社会,了解中国的机会少;二是中国同志的家庭是禁区,不让人进去;三是在中国那么久,但真正的知心朋友交得不多。廖承志针对这位专家的反映,在会议上大声疾呼,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否则对不起人家,并说亡羊补牢,现在来抓还不迟。他具体建议聘有外国专家单位的领导同志,要亲自带头,多同他们谈谈,多听听他们的意见,一个季度见他们一次。
廖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文革”前,他经常和外国专家接触谈话,1978年他又以中日友好协会会长的身份,在北京饭店接见全体在京日本专家和他们的夫人,向他们介绍国内形势,并听取这些专家对工作、生活上的意见。这次接见,给日本专家印象很深,并希望以后还能与廖公见面。
1980年春节,我同李越然同志到廖公家拜年,并询问他的心脏病情况。那时,他人很消瘦,但精神还好,乐观健谈。那时我们已知他不久将赴美国做心脏手术,祝他一路顺利。去年,他因跌断腿骨住院,我去医院看他,他精神很好,谈笑自若。我趁机提醒他实践在1978年接见日本专家时许下的诺言,他满口答应说,出院后一定抽空见见他们。后来外专局正式写了报告给他,可惜因廖公工作太忙,接见时间一拖再拖,这个计划未曾实现,但他心里一直是惦记着这件事的。
随着我国四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目前外国专家在华人数已大大超过1956年,而且国别也越来越多。怀念廖公,我们应象他那样对待外国专家工作,以增进中外人民的友谊,促进中外经济技术交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