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小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01
第7版()
专栏:南斯拉夫通讯

“小经济”
黄炳钧
漫步贝尔格莱德街头,会看到不少小店铺,有理发店、洗衣房、修鞋铺、照相馆等等。招牌上往往还写着店主人的姓名,前面加上“独立手工业者”头衔。它们并不怎样引人注意,但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又有几个能离得了它们呢!近年来,小咖啡馆、小饮食店格外兴旺;还出现了卖食品杂货的“小小市场”。这些由个人经营的服务业、饮食业、商业方面的小店铺,在南斯拉夫被称为“小经济”。当然,“小经济”也包括职工人数在200人以下的社会所有制企业。
我访问过首都的一家个体照相馆。店主斯托伊科维奇虽说是继承父业,但也受过专业训练,经过考试,得到了技师证书。照相馆的一切器材设备都是自己购置的。他不否认,他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比普通工人高,有自己的住房和小轿车。但他强调,他每天工作在十小时以上。除了按规定付税外,还要交付一定的费用,供社会发展教育、文化、科学事业之用。此外还得交付养老金基金。虽是个体生产者,但其收费标准等,都是经同行业协议确定,并受到社会检查员的监督。
走出首都,来到农村,更能感到这种“小经济”——服务性手工业的重要。农村里不乏能工巧匠,允其开业,方便了农村居民,还能减少人口流进城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许多农村,特别是海边和山区的旅游点,有越来越多的人经营个体旅馆业。据统计,1981年全国经登记的个体经营的床位有34万张,而旅馆内的床位仅28万张,由此可见个体旅馆业的规模及其对发展旅游业的作用。
“小经济”在斯洛文尼亚共和国较为发达。我在它的首府卢布尔雅那市访问了一个开小工场的主人。这是一幢两层楼的小洋房。除了主人约热·贝尔列一家住房以外,在半地下室里安置了他的小工场。这里有12台大小不等、用途各异的车床、钻床等。贝尔列管业务,妻子当会计,雇用着五位工人。按当地法律,允许雇用七人。工人每天除半小时吃饭,实际工作七个半小时。他们技术熟练,产品质量高,收入一般都超过社会所有制部门工人的收入。他们在这里做工,同样计算工龄,享受劳动保险,退休后也能领取养老金。贝尔列的小工场是搞金属加工的,同工业安装公司挂钩,按合同为其加工零件,取得报酬。同安装公司挂钩的个体小工场有50个,它们通过共同劳动以优质产品打进西方市场。这位个体生产者谈到小工场的优越
性时说,有些批量小、精密度要求高的
零部件,大工厂生产不一定经济,小工场加工更为合适;小工场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也较强。由于选用的工人熟练程度高,劳动纪律严,行政人员少,他的小工场可以达到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对于“小经济”的个体所有制部分,南斯拉夫有关部门一方面从发放贷款,简化批准手续,放宽税收政策等方面加以扶持、鼓励。另方面也加强社会监督,防止不劳而获或靠别人劳动而发财致富。当然,较为有效的办法是使个体手工业者联合起来。
城市里的手工业合作社是同一行业的一批个体手工业者自愿联合的组织。合作社为社员统一采购原材料,销售其产品,有的还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最近又出现一种称为合同组织的联合形式。特别是在建筑部门,一批个体劳动者组成合同组织,以承担较大的工程,在住房建设方面发挥作用。
1981年,南斯拉夫“小经济”的从业人员近50万人,其中个体劳动者和受其雇用者为28万人,200人以下的社会所有制企业的职工为20万。两者相加约占全国职工总数的10%。南斯拉夫认为,发展“小经济”不仅是社会的需要,而且是改善经济结构的需要,潜力很大,前景广阔。(附图片)
萨拉热窝街上的小杂货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