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端正农村办学的指导思想——金华地区农村中等教育结构改革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03
第3版()
专栏:

端正农村办学的指导思想
——金华地区农村中等教育结构改革调查
本报记者 周祖佑 马 力
金华地区是浙江省农村中等教育改革起步最早的一个地区。其中,江山县、金华市工作进展较快。江山县已开始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地对农村中等教育进行改革:一、新办一所县农业技术学校,第一期已招生164人;二、占县属中学半数的四所完全中学,今年开设农技、林业等八个高中农业职业班,其他高中普遍开设农业职业技术选修课;三、今年首先在四所初中试点,逐步在全县72所初中开办农业职业班,为不能升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增加一年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四、举办初级农业中学12所,招收高小毕业生,使其在三年期间学到一技之长。但是,金华地区还有相当多的县,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步伐比较迟缓。改革还有很大阻力。
从盼望“跳出农门”到盼望“进入农门”
一些干部和教育工作者对记者说,农民送子女上学的目的就是要升大学,而升大学是为了“跳出农门”,这是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最大阻力。
果真如此吗?否。
江山县在创办全区第一所县农技校时,担心无人前来报考。结果却相反,报考的人数超过招生人数十倍以上。不少家长再三要求让其子女自费参加学习。双溪口公社老农陈贵喜在承包大队茶园后,特地叫大儿子陈洪炎辞去每月工资29元的代课教师职务,到县农技校茶叶班学习。
金华市罗店中学教师告诉记者,这里有几百年种花的历史,学校今春筹办花卉专业班,听说有的家长为此愁得彻夜难眠,害怕断了子女升学之路。后来一调查,原来为此发愁的只有两个人:一位是副区长,一位是小学教师。学校反复征求家长和学生意见,结果高一两个班98名学生中,就有39人自愿报名读花卉专业班。开学后,还有一些普通班的学生要求转到专业班来。
我们还听到不少家长送子女学农业技术的故事。金华市养奶牛专业户叶绍全在去年春天自费送高中毕业的大儿子到上海第十一畜牧场学习了两个月,今年春天又把他送进新开办的市农技校畜牧班学习。农民说,过去上学读书,只盼望子女“跳出农门”,另谋出路;如今上学读书,却为的叫他们学到技术,真正“进入农门”,发展生产,富家强国。
从盼望“跳出农门”到盼望真正“进入农门”,反映了实行多种形式农业生产责任制之后,农民对农村教育认识上的变化,对农村中等教育新的要求。许多社员说,现在许多普通中学毕业生回到农村以后,有三个不适应:一、思想不适应,不安心农村建设;二、知识不适应,缺乏农业技术知识,连植保、会计等工作也不能胜任;三、体力不适应,技术活不会干,重活、脏活又干不了。因此,他们迫切要求改革农村中等教育结构。当然,并不是说,盼望“跳出农门”的人已经完全没有了,但是,决不是有些同志说的那样,改革的阻力来自农民群众。
改革的阻力究竟何在
那么,改革的阻力究竟在哪里呢?在于一部分党政干部和教育工作者办学的指导思想不端正。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偏向严重。东阳县的情况是有一定代表性的。近几年,他们为了追求升学率,只抓普通中学,给很多没有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大办高中复习班,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几乎无人过问。被列为省重点中学的甘溪农中,省、地、县都撒手不管,全校没有一个农林专业毕业的教师,办学方向始终摇摆不定。东阳县的同志说,农业中学是被追求升学率压垮的。
县教育部门的负责同志说,在办教育的指导思想上,一些领导干部处于一种不清醒的状态。一方面,严重脱离农村实际,不研究教育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另一方面,对人才的看法有片面性,把升大学当作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错误地认为能升大学的才是人才,不能升大学的就不是人才,因而,拚命追求升学率。
衢州市教育部门原规划今年在全市十三个区各改办一所农业中学,但市委不同意,结果全市只有大州区愿意改办一所。东阳县准备将湖溪二中改办为农职业中学,也遭到湖溪区委和公社党委反对。许多地方至今还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学校教育工作,而不顾及其它。一些同志认为,这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这样做,除了他们错误地把少数人的愿望代替了大多数群众的要求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的干部本人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升大学,然后“跳出农门”。因此,要搞好农村学校教育改革,一个迫切的任务,是端正各级领导干部和教育部门办学的指导思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