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种好心中的“责任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03
第7版()
专栏:随笔

种好心中的“责任田”
智杰
河南省鹿邑县知识青年宋秋萍,高中毕业后在自己家里办起了“青年之家”,自费购买了农业书刊、小说、画书三百余册,还有象棋、军棋、扑克、羽毛球等活动器材,丰富了青年和民兵的文化生活。群众赞扬说:秋萍在自个儿屋里种了一块全村最好的“责任田”!
种这块“田”是谁派给宋秋萍的任务吗?不是!这“责任”全是她自己揽的。她看到村里的青年们阴天下雨常常没事干,心想:如果把大家组织起来,学习时事政治和文化知识,不是一件很好的工作吗?要组织学习就得有一个场所,可村里没有闲房子,于是她就把自己住的四间房子腾出一间来,种起了这块“责任田”!
种这块“田”,是宋秋萍闲得没事干了吗?更不是!她孩子小,丈夫又是特等残废军人。用她婆婆的话说:“光咱这个家就够你忙的了,你还办啥‘青年之家’,这不是忙上加忙吗?腾出一间房子是小事,把你的身体累坏了可是大事啊!”可秋萍考虑的事情比这还要大。她终于说服了婆婆,取得了支持,迅速把青年们组织起来,使大家学习有园地,娱乐有场所。
可见,要种好这样的“责任田”,自己首先要敢于承担建设精神文明的“责任”!
也曾有人劝宋秋萍:“你办‘青年之家’,一来忙上加忙,二来管不好还得罪人,能比你做缝纫活、种棉花好吗?”是的,这屋里的“责任田”,不同于地里的“责任田”。这里播种的不是麦子、谷子、豆子,而是精神文明的种子;这块田的收获不能放在场里、仓里、囤里,而是装进青年农民的心里。当精神文明之花在亿万农村青年的心田开放的时候,不也是一种值得庆贺的丰收吗?心里的“田”种好了,地里的田会种得更好;心里的“田”丰收了,地里的田也会丰收。如果只顾种地里的“责任田”,而让心里的“责任田”荒芜了,那就没有尽到建设“两个文明”的责任!
在河南,象宋秋萍这样以耕种“心田”为己任的青年还到处都有,方式当然也不止一种:郸城县女民兵班长王玉芝一年之内组织了七次青年读书会和讨论会;新蔡县铁台大队的青年在上政治课的同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授课,一年搞了12次讲座;杞县张庄户大队在青年中开展了“捐一本书看百本书活动”……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现在,我国农民的构成正在发生变化,几乎每个村、每个队都有高、初中毕业生,如果这一大批有知识的青年农民在种好地里“责任田”的同时,都能种好心中的“责任田”,那将会出现多么喜人的局面?!种好这样的“责任田”,恐怕不仅是知识青年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各级领导的责任。不妨大胆设想:农村的物质生产可以实行“责任制”,精神生产是否也可以实行“责任制”?上海的工人可以组织读书会,广大农村是否也可以组织读书会?
愿精神文明的种子撒遍祖国大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