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他依然精力旺盛——访儿童文学家贺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03
第7版()
专栏:访问记

他依然精力旺盛
——访儿童文学家贺宜
本报记者 郭伟成
在一所幼儿园的楼上,我见到了贺宜同志。从相貌上看,他不象是个年近七旬的老人。“这几年,一直在同疾病打交道。1981年,又确诊为小脑萎缩,身体失去了平衡。刚才我正在晒台上练习走路呢。”他操一口上海话,笑着说。
近几年来,贺宜同志一直在家养病,他的笔却一直没有停。最近,他给《中国少年报》写了童话《小天鹅》。假天鹅的遭遇,告诫孩子们既不能在逆境中自暴自弃,又不能在顺境里骄傲自得。他还给《上海少年报》和《少年文艺》写了童话诗和小说,就象他几十年来习惯做的那样,令人觉得这个肢体半残的老作家,仍然有着敏捷的文思,旺盛的精力。
贺宜同志告诉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要出版他的文集,他正抓紧时间整理过去的一部分文稿。这套文集共五册,约200万字。两册童话、一册小说已经完成;诗歌、散文和低幼故事集也整理完了。眼下,他正忙于整理最后的那一册儿童文学论文。除此之外,他还要定期给《儿童文学研究》写理论性文章。
贺宜同志是上海金山县人。由于家道中落,他仅仅读过中学,21岁时进了“生生美术公司”,编辑《生生月刊》。这时,他结识了一些文艺界人士。他从自己童年时代无书可读,痛感孩子们缺乏精神食粮的危害,决心投身儿童文学事业。1934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童话《同盟会》,讽刺了伪善凶残的帝国主义。两年后,他的第一本童话集《小草》出版了,是由叶紫介绍,用“草芽书屋”的名义自费出版的。解放前,为了生活,他当过小学教员,又到幼儿师范任教。他利用经常接触孩子们的便利条件,边工作边写作,先后出了几十个童话集,包括一些活页的幼儿读物。1946年,贺宜加入了共产党,更加自觉地用进步的思想教育革命的下一代。解放后,他曾参与创办《中国少年报》,后调至上海从事儿童文学出版工作。
谈到儿童文学创作现状,贺宜同志说:“现在刊物多了,作者也多了,可是有些刊物质量不够理想,有的青年作者还不够成熟。”他说:“给孩子们写作切不可以粗制滥造,不然,要误人子弟的。搞儿童文学创作的,要熟悉孩子们的生活和思想,多接触孩子们。”
这时,从楼下传来一阵孩子们的喧闹声,“不觉得吵闹吗?”我问。他笑了,“1961年,我搬到这里时,楼下就是幼儿园。二十多年了,我习惯于孩子们的声音了,一天听不到还不舒服。你瞧,趴在窗台上,就可以看到孩子们在院子里嬉戏,这也是优越性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