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宣笔古今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03
第7版()
专栏:知识角

宣笔古今谈
孙旭培
安徽不仅有驰名中外的宣纸,而且有历史上就颇享盛名的宣笔。宣笔跟宣纸一样,其故乡都是泾县,因古时地属宣州而得名。据说秦朝大将蒙恬南下征战时,发现这里兔肥毛长,便利用它制出第一批兔毫竹管的毛笔。东晋时,宣州的“程氏笔”十分有名,大书法家王羲之等人极为推崇,为得此笔,亲向程氏书《求笔帖》。到唐朝时,宣州便成为制笔中心。当时都城长安,各地进贡船只云集之日,宣州船上尽为宣笔、宣纸。
“落纸惊风起,摇空浥露浓;丹青与纪事,舍此复何从!”这是唐朝一位诗人的《赋咏宣州笔》诗。唐、宋的文学家及书画家李白、韩愈、柳公权、苏轼、欧阳修等,都有诗文赞誉宣笔。
但南宋以后,由于战乱频繁,笔工流散,宣笔趋于衰败。到了元代,湖笔崛起于浙江,宣笔地位为它所夺。据记载,在以湖笔著称的吴兴等地,有许多笔工都是由宣州一带流去的。
宣笔制做,选料精细,加工精良。仅水盆车间,就要经过齐、切、兼、圆等百余道工序。这种艰苦细致的劳动,使人想起白居易的咏紫毫笔诗句:“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
新中国诞生后,宣笔获得新生。艺工们遍查笔史资料,挖掘传统工艺;送笔上门,请书画家试笔,征求改进意见。他们生产的仿古名笔,如“安吴遗制”、“玉管宣毫”、“七根猪鬃”等,选料和加工特别讲究。有一种“古发胎毫”笔,是根据失传已久的古笔设制,以细嫩的山羊毫为柱、婴儿胎发为被,异常柔软。运笔时只要凌空取势,就可开阖自如,“莲蓬斗笔”、“梦笔生花”等新品种很有特色。目前,宣笔已达二百多个品种规格,每年有十几万支运销国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