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当务之急是产品的更新换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04
第5版()
专栏:

当务之急是产品的更新换代
丁敬平
目前,部分消费品为什么滞销、积压?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商业销售渠道不畅的原因,有商品价格过高的原因,但主要的原因还是产品技术水平低,规格花色少,不能适应人民消费需要的变化。
我国纺织产品的技术水平与国外比较,总的说来处于中、低档水平,大多数轻工产品比国外先进水平要落后10—15年。手工业中虽然有一些行业属于我国传统工艺,具有民族特色,但也有很多行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很大。六十年代中期,我国玩具生产水平与香港差不多,现在落后了。国外家用电器的使用已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有100多个品种,上千种规格花色。仅电冰箱就有直冷式、间冷式、单门、双门、三门和四门等多种规格。我国家用电器只有30多种,多数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他如塑料制品、服装、皮革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距。这些情况说明,我国消费品生产的技术水平是落后的。这些落后的产品在消费品供应不足的时候还能维持一定的销路。一旦市场发生了变化,它们就失销了。
长期以来,我国消费品生产不足,常常是工厂生产什么,群众就买什么。经济调整以来,消费品生产被放到了优先发展的地位,生产发展得很快。但供应市场的多半还是那些多年来基本没有变化的老产品,新产品则较少。
另一方面,三中全会以来,人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生活消费水平随之很快提高。人民群众对消费品质的要求逐渐增加,对消费品的选择性也逐渐提高。现在群众对消费品可以说是“五不要”,即:质量不好的不要;式样不新的不要;不急需的不要;不是名牌的不要;价格不便宜的不要。供需之间开始出现新的矛盾。
过去的经济管理体制使企业只管生产,不管经营。企业的生产计划由上级下达,产品由商业部门统购包销,产品不愁销路。企业生产的好坏与企业的干部职工缺乏直接的利益关系,使得企业没有开发新产品、追求技术进步的积极性。企业既没有一定的技术储备,也缺乏市场经营的经验,因而缺乏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老产品一滞销,积压就严重。
解决这个新的供需矛盾,根本在于改进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提高企业对市场的适应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产品滞销、积压的现象。可以说,消费品生产的当务之急是产品的更新换代。
但是,目前企业在这方面存在着不少困难,主要是:新产品开发的资金不足。价格过死,优质不能优价。国家对企业下达的生产计划往往很满,利润上交任务很大,以致于许多企业忙于应付老产品生产,无法再搞新产品试制投产。同时,国家给企业下达的考核指标没有新产品开发指标,新产品开发好坏与否,与企业无直接利益关系。企业发展新产品还要影响利润,因此,企业没有开发新产品的主动性。消费品生产部门,除电子工业外,大都技术、设计力量薄弱,其中手工业系统更差。企业没有商情收集渠道,对国内外市场都缺乏及时的了解。国家对发展新产品搞得好的企业和个人缺乏奖励办法,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上述种种问题,应积极设法解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