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新时期的老共产党员形象——评话剧《老八路与小哥们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05
第5版()
专栏:

新时期的老共产党员形象
——评话剧《老八路与小哥们儿》
钟艺兵
这两年,话剧创作的题材在不断地丰富,这是应当肯定的。但我觉得也有缺憾,这就是写我们今天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活的戏还不很多,特别是将老一辈共产党员摆在作品的主人公地位来着力塑造的更少。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看了中央实验话剧院最近在首都演出的《老八路与小哥们儿》,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当然,这出戏也生动地反映了当代青年的一些思想、追求、苦恼和喜悦,勾勒出一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艰难走向顺利的画卷;但是我认为整个戏剧最显著的成就,还在于塑造了一个真实动人的新时期老共产党员——马长青的艺术形象。
这出戏是根据顾笑言的小说《你在想什么》改编的(邓印合、马志刚、方瑞编剧,张家声导演),此剧曾由河北省话剧院首演,并获得1982年河北省戏剧调演优秀创作奖。这出戏的故事并不复杂:1977年春天,在十年内乱中遭受过严重迫害、年已五十七岁的共产党员马长青,携带妻、女,来到边远的内蒙古科尔沁草原,担任红石矿党委书记。这里环境艰苦,问题成堆,人心涣散,生产落后。十年动乱及其后遗症,在青年矿工和领导干部之间造成了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马长青能收拾好这个“烂摊子”吗?他心里并没有十分把握。但是他有一颗共产党人炽热的心,有把青年一代培养成我们事业接班人的强烈的责任感,他终于克服重重困难,开辟出一个崭新的局面。这出戏以马长青这个独特、新鲜的艺术形象,紧紧地吸引了观众。
马长青这个艺术形象的动人,首先是因为剧本敢于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马长青上任,要抓的问题千头万绪!但是,不解决广大工人对领导干部的不信任这个主要矛盾,其它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第一场,马长青上任途中与一群自由散漫、玩世不恭的青年矿工邂逅。这是“老八路”与“小哥们儿”的第一次见面。“小哥们儿”不摸马长青的底,才毫无顾忌地对这位新来的书记推心置腹地介绍:“红石矿不是人呆的地方”,劝“老八路”不要“往火坑里跳”。一方要把红石矿引向兴旺,一方却视红石矿为“火坑”,双方又将在一起共事,这戏就有看头了。第二场,马长青到达红石矿,还没有解开行李,分给他的宿舍就被矿工强行占用,做了洞房。“老八路”解决这第一个难题的办法是很简单的:一家人先住办公室。这不能不使“小哥们儿”心中一震,原来这个人和前几位书记不大一样啊!第三场,食堂风波。通过基层干部对矿工伙食的漠不关心、矿工们由此引起的反感情绪的爆发(砸伙房),把干、群之间的矛盾推向了白热化的程度,进一步考验着马长青的胆识。第四场,马长青抱着铺盖卷到集体宿舍“借宿”,想和矿工们谈谈心,“小哥们儿”却来了个恶作剧,让他睡在“漏斗眼”(室顶漏雨的地方)下。夜半大雨冲了“老八路”,“小哥们儿”得意地笑了。马长青没有说什么,他冒着大雨爬上房,去修理漏雨的屋顶。“小哥们儿”感动了,这个头发花白、浑身淋透的新任党委书记,原来真是和他们心贴心的!只有到这时,他们才听得进“老八路”的批评和帮助,才愿意把深藏在心中的牢骚,连同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对矿山建设的“锦囊妙计”,一古脑儿地掏给了马长青。看到这里,不由得你不去深思一下我们的现实:社会风气的改变,党风的改变,也难也不难。难,是因为不良的风气由来已久,错综复杂,根深蒂固;不难,是因为关键只有一个:党的干部要以身作则。马长青正是以自己一系列的行动,使青年矿工们从这里看到矿山的建设,甚至整个党的事业的希望!戏剧是不应该回避矛盾、粉饰生活的。不揭示生活的矛盾,将无从显露人的心灵,更无从塑造人的性格。那种认为揭示现实生活矛盾是给社会主义制度抹黑的意见,只能导致戏剧创作无冲突论的抬头,也就是使戏剧艺术的生命消亡。
马长青抓矿工食堂工作的改善,把办公楼改为单身矿工宿舍,给结婚的矿工解决住房,同意成立青年突击队,并建议民主选择队长,这不是什么有意讨好某个人、某一群人。共产党人必须懂得共产主义事业是要依靠千百万人长期共同奋斗才能取得胜利的,因此党员要关心周围的群众,热情地做人的工作。马长青工作的着眼点是要使不安心矿山工作的青年工人们感到这里也有温暖、幸福、追求和希望,从而安下心来,充分地发挥出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他相信这些年轻的矿工们都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他心里装着国家、民族的全局,因而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位置和责任。这和剧中的政工科长高连生的思想境界是迥然不同的。三十一岁的高连生趾高气扬,处处觉得自己比工人优越、高明,时时不忘在工人中间发现阶级斗争新动向。他不是为了关心人、鼓励人、培养人,而是为了自己的往上爬去整人。高连生这个人物,作为十年内乱的一种历史陈迹,自然也有其认识价值。
这出戏的不足,一是剧本的视野不够开阔。红石矿应该与全国、全社会,与整个时代联系得更紧密。二是戏的后半部比较松散,好象后三场戏每场都在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缺乏整体性。三是高连生这个人物有些脸谱化、概念化,这与全剧其他人物的塑造方法不大协调。
《老八路与小哥们儿》的编导和演出,追求的是一种真实、纯朴的生活气息和略带幽默感的喜剧风格。我很欣赏这种风格。笑声并不廉价,笑了之后又能使我们思索一些严肃的问题,特别是在我们争取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的重要时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