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谁是外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07
第2版()
专栏:评论

谁是外人
吴昊
旧社会,乡下人怕进城。同样,南方人怕到北方,北方人怕到南方。“欺生”、“排外”是很普遍的。封建社会,尤其到了军阀割据的时候,“排外”常常是出于统治者的需要。解放后,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大团结,人民的大团结,“祖国处处有亲人”,“四海之内皆兄弟”,民族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消除了隔阂,应该说,这是新社会不同于旧社会的一大特征。
然而做为一种落后的意识,“排外”并未完全绝迹。在一些城乡之间,先进地区与后进地区之间,还比较明显。薛晓萍旅行结婚到上海,下机伊始,就想到了上海“排外”,四天以后,经过种种遭遇,果然“高兴而来,失望而去”。薛晓萍所反映的当然不会是上海商业服务业的全貌,但却说明了象上海这样大城市里的某些商业服务业人员,确有“排外”表现。这种现象上海有,北京也有,记得有一个相声,专门讽刺北京一个电车服务员,看不起东北的一位乘客。商业服务业职工,应当把礼貌待客,特别是礼貌接待外地顾客,当成职业道德,不断地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排外”者,究竟画了一个多么大圈子,是值得怀疑的。一个售货员,服务员,对外地人不好,而对本地人却很好。这种人会有吗?实际生活中是不多见的。大凡对外地顾客不好的,对本地顾客也不会好,划在他那个圈子里的只是他(她)本人,其他都是外人,都在被“排”之列。有人说,圈子里的,不是还有他(她)的亲友、熟人、关系户吗,其实,把这些人划进去,也还是为了他自己,“人一走茶就凉”,一些滚得很热的关系户,“哥儿们”一旦失势,即遭冷遇,就是明证。一个售货员、服务员,不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遵守职业道德,冷冰待人,不仅使外地人感到“排外”,也会使本地人感到“排内”,薛晓萍对上海的商业服务业有感慨,难道上海人自己就没有?难道冷冰待人者只待薛晓萍这个外地人,上海人就没有受“冷遇”?恐怕不是吧!大概正因为这样,上海市财办才决定在全市商业服务业职工中宣读薛晓萍的日记,“组织讨论,举一反三,学习先进,克服缺点”,以使上海市的商业服务质量,出现一个新面貌。
看来,谁是外人?把谁当外人?首先不是地区的界线,城乡的界线,而是思想上的差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