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不靠命令靠本领” 富港大队党支部书记陈传喜取得农民信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07
第5版()
专栏:农村通讯

“不靠命令靠本领”
富港大队党支部书记陈传喜取得农民信任
本报记者 马钟明
陈传喜领导江西省上高县富港大队两年,争得了产量,赢得了人心。曾被列为全县粮食产量“尾巴队”的富港,两年之间面貌大变。去年,全大队粮食增产五成,每户平均向国家贡献万斤粮。富港第一次被评为县里的先进集体,传喜荣获县里颁发的特等劳模的光荣称号,群众说他是“不靠命令靠本领”的好干部。
1981年初,正是社员议论“种田讲自主,管他干部不干部”的时候,年仅二十七岁的陈传喜当选为富港大队的大队长。一上任,他就选择了条件最差的张家生产队蹲点。一进张家生产队,几个青年就似乎以代表“民意”的样子跟他碰了起来:“大队长来蹲点,一亩田能多蹲出50斤粮食吗?”陈传喜也不含糊:“50斤太少,担保你张家每亩不下两百,达不到这个数,我愿意倒贴全年的补助工分。”“干部吹牛不怕腰痛,你今年能让我们每亩多收50斤,我们送你一只猪腿过年!”显然,几个年轻人有意想奚落一下新上任的大队长。
哪知陈传喜成竹在胸。他打1970年从县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也曾空喊过,蛮干过,但后来一旦觉悟了,就致力于扎扎实实改变家乡面貌。他刻苦钻研农业科学技术,还暗地里向生产队长“借”出一亩多地作试验田哩。要是他肚子里没有一点货色,哪能一口“担保你张家每亩不下两百”呢?时值冬末,他一到张家生产队就先下田了。他一丘丘察看土壤,一袋袋把样土取回家来。社员们直纳闷:这是要干啥?好几天过去了,陈传喜召开社员大会,摆出了全面改造冷水低产田的方案。他说,根据对全队土壤的取样化验,队里的田含磷、氮普遍过量,最缺的是钾,应当改变盲目加肥的办法,实行看土配肥、施肥。“你这化验能那么准吗?”有些社员还不太放心。他又讲开了优良土壤含氮、磷、钾三大元素的最佳比例,这个应当是多少ppm,那个应当是多少ppm……最后,大家说:“先试干一年吧。”转眼一年过去了。人不过20户、田不过200亩的张家生产队,平均每亩增产312斤。社员们高兴极了。一杀罢年猪,那几个“挑斗”的青年,真的提了一只7斤多重的猪腿,送到传喜家。他们说:“传喜哥,没想到你这新官与众不同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第二年,陈传喜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不用他多说,张家生产队的一套增产经验就在全大队推广开了。社员们刚刚跟上传喜的步伐,传喜又走出新的路子了。他提出在水田耕作上改“精”为“粗”,特别是对早稻田,把三犁三耙三耘,改为一犁两耙,不耘。这回,人们不相信了:“这不是懒人种烂田,算是哪门科学?”陈传喜又到处讲起他科学依据:富港的水稻赤枯病严重,主要病因是过分精耕细作,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改精为粗,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惜,这首先在大队领导班子里就通不过;搬到生产队长和社员代表会上,只有张家生产队的人相信他不会瞎放炮。传喜不搞行政命令,春耕开始,他又回到张家生产队。
消息风快,听说大队书记又下了张家,外队许多社员纷纷跑去探“虚实”,用新老两种方法各搞了一半田。传喜高兴地对生产队长们说:“收割时请各家各户分收分打,自行对比。”早稻收获后,传喜走哪里,哪里的社员就向他报喜:新法省了工,一亩还多收了一箩谷,少说也有四五十斤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