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阅读
  • 0回复

发挥人才作用 方便群众就医 四平市多种形式办医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08
第3版()
专栏:

发挥人才作用 方便群众就医
四平市多种形式办医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本报讯 记者陈美凤、王甡生报道:吉林省四平市打破医疗卫生事业独家办的局面,实行国家、集体、个体三者一起上,方便了群众就医,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四平市是个拥有30多万人口的中等工业城市。多年来,全市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医院床位的增长速度,都远远落后于人口增长速度,广大群众要求改变“看病难、住院难”状况的呼声越来越高。1981年,四平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经过调查研究,决定在发展全民所有制卫生机构的同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集体所有制卫生机构,支持和鼓励个人行医。四平市卫生部门改变了原有的三个集体卫生院的管理体制,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劳分配、民主管理”,帮助他们培训医务人员,扩大服务项目,添置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对要求个体开业的退休、退职和闲散的卫生技术人员,在政治上、业务上给予热情关怀。全市成立了个体卫生工作者协会,对从业人员进行考试和技术考核,统一划定职称,并且帮助他们建立规章制度,统一登记处方手续,统一收费标准。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目前四平市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过去,连一张病床都没有、只能治疗小伤小病的三个集体卫生院,现在已发展到设有内、外、骨、妇产、五官、中医、理疗、心电图、超声波、计划生育等科室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医院。分散在全市11个街道的个体诊所、接生站达到34家。这些个体中西医诊所一般都有一至二间的诊室,设有药柜和常用的医疗设备;镶牙所有电钻、打磨机、简易牙椅等器械材料;接生站备有完整的产包,有的还设立了产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医疗力量。
四平市这些集体和个体兴办的卫生医疗机构,都是根据国家医院缺什么科补什么科的原则建立的。三个扩建的集体卫生院在兴办过程中各有侧重。由个体经营的诊所、接生站,主要是开展镶牙、接生、中医和妇幼保健业务。这些科目的设立,弥补了国家医疗力量的不足。1982年,个体助产士接生1,818人,占全市接生总数的40%以上;个体镶牙所为4,049人次做了牙齿修复,镶牙人数占全市的二分之一以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