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琼海县疏通多种渠道集资办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09
第3版()
专栏:

琼海县疏通多种渠道集资办教育
本报讯 记者吴坤胜报道:广东省海南岛琼海县委、县政府,疏通多种渠道,依靠集体和群众的力量,筹集资金修建校舍,添置教学用具,大大改善了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基本上做到班班有教室,人人有桌椅。
琼海县毗连南海,俗称“台风的故乡”,经常遭到台风的袭击,校舍损失严重。随着入学人数的增加,校舍更显不足。为此,县委、县政府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从五条渠道筹集资金:
一、增加地方教育投资。各级党政部门缩减行政费用,缓建一些不急需的建设项目,从多方面挤出钱,搞学校建设。
二、鼓励社队集体投资。在县委、县政府的带动下,各社队提出“办学也是生产投资”的口号,开展了办学竞赛。不少社队停建了礼堂、办公室,为学校提供资金和材料。石壁大队多次缓建了年久失修的办公室,拨出34,000元建起330平方米的教学楼。
三、支持群众捐献。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不少群众捐款建设学校,有些农民还捐献建筑材料或无偿到学校帮助建筑、整理校园等。县委、县政府及时赞扬和支持群众的创造精神,并注意对群众捐献坚持自愿的原则,不搞强迫分摊,保护群众的积极性。去年全县群众捐献的资金就有22万元。
四、吸收侨胞捐助。去年,全县侨胞捐助的资金共达50万元。吸收时坚持党的华侨政策,不强加于人,并建立制度,加强管理,使侨胞捐助的资金专款专用。
五、开展勤工俭学。各社队在人力、土地、种苗、资金上积极扶持。现在全县有83%的中小学校开展了以种养业为主的勤工俭学活动。两年来,学校勤工俭学纯收入近50万元,用来投资建校的有14万元。
由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了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个县1980年普及了小学教育,近两年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都达98.8%以上,成为广东省和海南岛发展教育的先进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