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科学技术上太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10
第2版()
专栏:

科学技术上太行
于 山
由河北省科委组织的太行山开发研究工作,经过两年来的努力,已取得显著成效。
科学技术正在改变着太行山区的贫困面貌。
太行山“活”了
太行山一部分在河北境内,南起漳河,北迄拒马河,绵延340公里,总面积3万平方公里,山区700多万口人。这里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的革命老根据地,对革命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广大山区资源丰富,有着发展林牧副渔的良好基础。五十年代以后延续了二十多年的“左”的错误,使山区广大群众至今没有完全摆脱贫困落后状态,丰富的资源不能利用,群众生活水平相当低,1981年,人均收入不到50元的队,竟占三分之一还多。
1981年,河北省科委确定从开发利用现有资源入手,以提高干鲜果品产量、利用当地饲料资源发展小家畜为突破口,安排了核桃、板栗、柿子、大枣、酸枣、鸭梨、草莓、家兔、鸡、貂等10个开发研究课题。
科学技术为山区带来了深刻变化。就以饲养家兔来说吧,先在易县阳谷庄设立了中心试验区以后,又在24个县设立59个试验点,并发展了大量的科技示范户,带动山区群众大养其兔。到1982年底,太行山地区共提供商品兔120万只,提供冻兔肉1,000多吨。有的县,如平山、灵寿、涉县等,已达到或超过一人一兔,养兔户获得了极为可观的经济收益。离当年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所在地——涉县赤峰村不远,有个会里大队,现在,这里的种兔场已经成为太行山南部的家兔饲养中心。去年,会里大队从阳谷庄中心试区引进了152只比利时、加利福尼亚优种兔,投放在队办种兔场和重点户饲养,经过精心管理,当年就出售仔兔720只,获利7,200元,加上原有基础兔,共获利1.4万元。党支部书记吴立新是省劳动模范,过去受“左”的影响,只知道在有限的耕地上抓粮食,粮食抓不上去,身体倒垮了。养兔业的发展,财源大开,他的病也好了,劲也足了,他说:到今年年底,这里可产仔兔1万只以上,经济收入将达到10万元。
涉县副县长张怀庆是该县养兔领导小组组长,他说:以会里大队为起点,我们又扩展12个公社为养兔示范区。到去年年底短短几个月功夫,全县共交售商品兔16万多只,仅此一项农民就增加收入56万多元。今年发展的速度更快,目前全县的饲养量已超过30万只,到年底可达100万只,增加收入222万元。
涉县科委同畜牧等部门配合,在人员培训、改建兔舍、饲料配合、良种培育、疾病防治、印发科技资料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科委由“闲衙门”,一下子变成了业务最繁忙的部门。一个密集型的家兔饲养业已经在涉县形成。
前南峪的启示
邢台县西部深山里有个前南峪大队,这个偏僻的山村,这两年的变化值得人们思索。前南峪人均七分地八亩山,全大队有各种果树64,000多棵,其中板栗24,300株。板栗是这里的一大优势,但由于过去不懂管理技术,年年靠天收,产量低而不稳,每年总产量只有两三万斤。1978年,河北省果树研究所技师王金章来此探索板栗稳产高产的管理技术。王金章一住六年,总结出一套技术措施,使板栗产量直线上升。1980年总产为87,000斤,1981年猛增到94,200斤,平均株产由1977年的18.4斤增加到37.4斤,相当全国结果栗树平均株产的8.3倍,成为河北省栗树单产最高的一个生产大队。板栗质量也大为提高,出口率由过去的64%提高到97%。
王金章只是一名普通的技师,并没有显赫的学历,为什么能取得如此重大的科技成果呢?或者说,为什么这一套并不太深奥的果树管理技术能在这里转化为生产力呢?王金章说,太行山区太落后了,农民祖祖辈辈靠天吃饭,不懂科学,不懂管理,只要把科技送上山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王金章又说,我在这里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全靠党支部书记郭成志的支持。王金章来此以前曾在好几个板栗产区蹲点搞试验,农民不信他那一套,挪了一处又一处,最后才在前南峪找到了施展本领的天地。郭成志是个中学毕业生,有改变山区面貌的雄心壮志,但是缺乏技术知识,他说:“我有劲,但没技术,王金章来了,我才有了致富的办法”。现在,郭成志已把王金章的家属迁来,王金章也决心在此安家落户。
前南峪这个偏僻的深山沟发生的变化引起了一些人的议论,结论是:太行山需要王金章这样的知识分子,更需要郭成志这样支持知识分子工作的干部。
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2、1943年,涉县一带发生了严重的干旱,129师刘、邓首长率领军民开凿了一条30里的漳南渠,至今,清清的渠水在会里大队的沟沟壑壑中流过。老一辈革命家终生为之奋斗的使群众翻身致富的愿望,由于科学技术上太行,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