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科普是传输科学技术的桥和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10
第3版()
专栏:

科普是传输科学技术的桥和船
茅以升
要过河就需要桥和船。
科普就是传输科学技术的桥和船。因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如果不向人民群众推广普及,就不能为社会所接受,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也就不可能跨越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那条河。
科研和科普是相辅相成的。科研是为了研究解决人们尚未认识或尚未解决的问题,是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科普是要使更多的人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这个问题上,也包含着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同样的积累知识,对我是科研,而对人也许就是科普。可这两者的关系却又绝非不可转变,昨天的科研能变成今天的科普;同样,今天的知其然,亦能转化为明天的所以然。对科学技术来说,提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广泛应用,故要提倡“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而对于普及中产生的新问题,又要强调“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只有正确地处理科研与科普间的矛盾关系,才能使科研和科普在人类认识的长河中互相促进,满载扬帆,驶向彼岸。
科普这个桥与船的作用,还更多地体现在人材培养上。在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是很难在近期内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的。这就要求除了办好各种教育外,还需要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科学技术普及活动,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技术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学校教育的发展和延续,它既能填补因学校教育的局限性所引起的不足,又能与广大青年自学成材相结合,为社会培养人材。所以,科普工作的群众化、正规化是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尤其在我国目前进行的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中,更是如此。但要达到这个目标,是要花费很大气力的。这就要求科技人员热心并学会亲自搭桥和驾船过河。
桥如何搭?船如何驾?在《科普创作概论》这本书里,是不乏其例的。它不仅总结了过去的经验,还比较系统地探讨了科普创作的理论,使我国的科普工作有了一个新的开端,同时,也为科普人才的培养和科普工作的正规化创造了条件。
希望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所有立志于发展祖国科技事业的人们,能够通过这本书学到一些架桥和造船的本领,不断地向社会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出一代有知识有技能的新人,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这是作者为即将出版的《科普创作概论》一书写的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