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舒尔茨中东之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11
第6版()
专栏:叙利亚通讯

舒尔茨中东之行
本报记者 陈积昌 周国铭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继亚洲之行后风尘仆仆进行中东之行。自7月4日至7日,四天之内接连访问了沙特阿拉伯、黎巴嫩、叙利亚、以色列、约旦和埃及六国。据他自己说,他这次访问只是为了“了解情况”和探索撤军问题上取得进展的前景。但是人们认为此行是为打破撤军协议陷入的僵局找寻出路。
几天来舒尔茨访问中东的结果表明,他的中东之行没有取得什么结果。他在离开中东前也不得不承认他在促使一切外国军队从黎巴嫩撤出的问题上“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在近期内没有打破僵局的任何可能性”。
舒尔茨的这次中东之行,原来并没有列入他的出访计划之内,后来在里根总统的要求下,他才从命成行。里根总统又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匆匆决定派舒尔茨出使中东呢?人们知道,自5月黎以协议签字以来,由于有关各方分歧严重,协议的实施陷于僵局。黎巴嫩仍然处于外国军队的占领之下,以色列军队和叙利亚军队在贝卡河谷处于严重对峙之下,局势岌岌可危。以色列占领军正在策划“重新部署”,企图长期盘踞黎巴嫩南部,使黎巴嫩有被肢解的危险。美国为推动黎以协议的实施进行了一系列外交上的努力,但一无所获。哈比卜从6月28日开始在中东进行的“穿梭外交”再次碰壁。正是在这种四面告急的情况下,里根总统才不得不决定舒尔茨再次奔赴中东,企图为扭转目前美国在中东的被动不利的局面作准备。
舒尔茨这次访问的重点显然是叙利亚。美国官员承认叙利亚目前是解决黎巴嫩问题的一个“关键国家”。特别是美国几次要求与叙利亚对话遭到拒绝之后,叙利亚政府终于同意舒尔茨的访问,在华盛顿看来这是“令人鼓舞的迹象”。因为美国高级官员在舒尔茨来中东前说:“我们近日来收到来自大马士革的某些有趣的外交信号,我们希望知道得更多一些。”但是这种抱有希望的乐观心情,现在又被悲观的论调所代替。舒尔茨同阿萨德总统进行了长达5小时的会谈之后,叙利亚发言人声称,阿萨德总统向舒尔茨重申叙利亚对黎以协议的立场是“最后的”“不可挽回的”。舒尔茨也不得不承认会谈“有时是十分困难的”,“在许多点上没有取得一致”。在撤军问题上“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是有一点可使舒尔茨感到宽慰的,是双方一致同意成立一个联合工作小组,继续保持美叙之间的对话。
舒尔茨在沙特访问时要求沙特“加强对叙利亚的外交努力,促其改变立场。沙特虽然表示愿与美国合作,但同时认为它不能对叙利亚施加任何压力。它重申要求以色列撤出黎巴嫩。
舒尔茨与以色列领导人主要讨论了“重新部署”的问题。人们注意到以色列军方人士也参加了这些会谈。据以色列外交部一位官员披露:舒尔茨“没有正式反对”以色列重新部署它在黎巴嫩的军队,只是转达了黎巴嫩政府的担心。同时,舒尔茨向以色列领导人表示在叙利亚军队不撤出黎巴嫩的情况下,美国不会要求以色列军队单方面全部撤军。舒尔茨的这一承诺无异于给贝京当局一颗定心丸。
舒尔茨在约旦和埃及的访问除向两国领导人通报他的中东之行的结果外,还泛泛会谈了中东问题。按照华盛顿的意图,解决黎巴嫩问题是推行解决中东问题的里根计划的第一步。既然黎巴嫩问题仍处于僵局,里根计划的实施当然也是渺茫的事情。
舒尔茨在结束对埃及的访问时表示他还将来中东继续进行他的中东使命。他要求人们对美国的外交努力表现出“耐心和毅力”。但是人们注意到,美国即将进入总统选举的准备阶段。里根的中东政策将越来越受到总统选举因素的制约,更加步履艰难,难于有所作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