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坚定·勇敢·勤奋——记部队作家彭荆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12
第5版()
专栏:

坚定·勇敢·勤奋
——记部队作家彭荆风
易一金
接触过部队作家彭荆风的人,都为他热爱生活、热爱边疆的激情所感动;交往多了,更会窥见他那勤勤恳恳地献身于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赤子之心。他走过一条坎坷艰难的道路,却给人民和战士奏出了充满光明和欢乐的乐曲。
1949年6月,彭荆风同志迈进了革命队伍的行列,在三十多年的革命实践中,他深刻体会到:共产主义的信念是一个人的灵魂,是精神支柱,能给人以力量和理想,能使人不畏艰险,勇敢地战斗。
在这以前,他在艰难的旧中国度过了十九个年头。他憎恨那专制独裁、民不聊生的反动统治,对新的解放事业也就特别热爱。他毅然脱去那套蓝色的学生服,穿上了草绿色的军装,戴上了闪闪的八一军徽,迈入了人民解放军的行列。
在进军大西南的战斗硝烟中,他目睹了被国民党反动派蹂躏的人民的苦难,同时,又感受到了人民解放后的欢乐。他认定,只有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那时起,他就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战斗一辈子。
部队挺进到云南后,他为了献身于壮丽的革命事业,主动要求离开军区机关,离开城市,下到了遥远的阿佤山边防连队,担任了连队的文化教员。在边防的战斗生活中,他和战士一起,滚过战火的硝烟,浸过黎明的寒露,走过南疆的山山水水。在和边防战士以及边疆各族人民朝夕相处中,他发现了生活中间的珍珠,给了他力量和源泉,激起了他创作的欲望。他要为这新的生活奏乐,尽管当时他的功力有限,也要尽力为边疆丰富多彩的欢宴奏出美好的乐章。他以斗士般的勇气,叩击着文学的大门。在艰难的战斗环境里,在兄弟民族的竹楼上,他写出了歌颂党、歌颂人民和歌颂边防战士的两本短篇小说集《边疆亲人》、《佧佤部落的火把》,并与他人合作创作了两个电影剧本《边寨烽火》、《芦笙恋歌》。在散发着芬芳的生活气息的文学作品中,他倾注了作为一个边防战士和青年作家的满腔热情和心血。
彭荆风的长篇小说《鹿衔草》开始写于1962年冬,但到了1979年才得以出版。一部仅二十余万字的小说,前后却历时十七年之久,这并不是他在精心雕琢,而是作者和这部小说的命运,也象这小说所描写的苦聪人一样,多灾多难,饱受折磨。
小说刚写完,就遇上十年动乱,彭荆风同志遭到林彪、江青一伙的残酷迫害,未出版的《鹿衔草》被打成了“大毒草”,他被关押监狱长达七年之久。在狱中,他痛恨灾难而不省悟灾难从何而来?那时候,党和国家正处在混乱之中,不可能有人来为他解答脑海中的一个个问号。但是,给他帮助的,还是年轻时候根植于他心中的共产主义信念!他冷静下来,回顾了过去的战斗生活,回顾了边疆军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同志之间、军民之间亲密无间的革命友情,使他看到了在黑雾迷茫中闪烁着的一点点星光,给了他希望和力量。
一天,他大着胆子请监狱的工作人员给他孩子带了个信,让在送衣物时,给他送一套马恩著作来。在狱中,他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以往的美好生活,又冲开了他创作的闸门。他毅然握起被剥夺了的笔,把牢房当作创作的幽静环境,把给他写检讨的纸裁成手掌那么大的小张,每天偷偷写几百字,日积月累,一年多时间,就写出了二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断肠草》。直到1975年8月,在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的那段时间,他才被释放出狱,监狱工作人员检查他的东西时,才发现他用小纸片写了部小说。
彭荆风同志出狱后,由于“四人帮”还在,对他不可能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结论,也不能立即分配工作。在等作结论的日子里,除了领导派人来找他谈话以外,他就埋头读书和写作,从不让时间白白溜去。这样,他又修改了长篇小说一部,创作了中篇小说两部,以及短篇小说多篇。打倒“四人帮”后,这些作品都得到了发表。1977年写的歌颂共产主义精神的短篇小说《驿路梨花》在《光明日报》发表后,读者反应强烈,被选入了中学语文教材。长篇小说《鹿衔草》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广播。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荣获1954年至1979年的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奖。
1979年2月,彭荆风同志的冤案终于得到彻底平反。当他从新穿上军装,幸福地用镜子照看自己的时候,发现自己已两鬓花白,顿时心情又沉重起来,觉得已年近五十,一种创作的紧迫感不容他有一丝休息之念。
这时,对越自卫还击战已开始,他好似听到了炮声,连夜就从昆明赶赴前线,象战士那样投身保卫祖国的战斗生活。他被指战员的英勇作战精神所深深感动,决心把我们新时代的英雄形象,谱写成壮丽的战歌,让千千万万的人了解、学习!
他随部队从边防前线撤回到个旧市,立即开始写作反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生活的中篇小说《爱与恨的边界》。尽管经过多日随部队行军作战,身体很疲劳,他还是每天从早到晚加班加点地写作,十天时间,这部中篇小说写到一半的时候,由于疲劳过度,他感到一阵阵心绞痛,被送进了野战医院。这场大病,使他三个月卧床不起。就在这种情况下,彭荆风同志仍坚持伏在病床上写作,所以,这部小说有一半是写于医院的病床上。
彭荆风坚持深入生活,勤奋地写作,自1979年以来,他先后出版了九本书,还写了大量散文、评论。这期间,他还为许多青年作者看稿改稿,帮助他们,指导他们,为云南的文坛上发现和培养了一批白族、佤族、哈尼族、景颇族的创作新人。
由于彭荆风同志热爱生活,勤奋写作,昆明部队领导机关连续三年给他记了三次三等功,1982年出席了昆明军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并被树为精神文明标兵,记了二等功。今年被昆明部队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参加六届人大会议期间,彭荆风同志满怀激情地说:“作为一个作家,能够参加讨论国家大事,这是我一生难忘的幸福,我十分感激党和人民的信任。尽管我的能力有限,我还是要尽力奏乐。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努力写作,为振兴中华尽力奏出最美的乐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