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发挥石化工业经济实体的优势——再论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13
第1版()
专栏:社论

发挥石化工业经济实体的优势
——再论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
党中央号召我们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本报在5月18日已发表了《努力实现速度与效益的统一》的社论,还将就这方面的问题发表若干篇评论。这是其中的一篇。
——编者
我国石油化工工业,从五十年代后期起步,至今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全国原油年加工能力已达九千多万吨,属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管理的企业,每年向国家提供的利税占全国财政收入的8%强。但是,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石油化工工业的水平不高,现有企业的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出来。标志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乙烯产量,我国仅占世界总产量2%以下。这说明,达到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还有相当一段路程要走。我们应当树雄心、立壮志,尽快地赶上去。
我国石油资源比较丰富,发展石油化工也有比较优越的条件。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管理分散,资源利用不合理,经济效益不高。有些石化企业发展生产长期靠原油价格低、成品价格高的特殊条件,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越来越难以为继。今后,要学会真本事,靠经济实体的优势,靠提高企业素质,把各项工作更好地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现代石油化工属于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生产具有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等特点,它要求广泛而紧密的协作,高度的集中指挥和统一调度。过去,炼油、石油化工和化纤企业分别由部门和地方管理,多头领导,条块分割。由于管理分散,既不利于综合利用,也不利于挖掘现有企业的潜力,还难以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资金。赵紫阳同志在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对于关系全局的重大经济活动,应当集中的必须集中”。成立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就是根据这个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对炼油、石油化工、化纤企业的集中领导和管理,通过综合利用石油资源,平衡和衔接各个生产环节,加强炼油和石化企业之间的协作。近两年来,上海高桥、江苏金陵、辽宁抚顺等地的石化公司,打破部门和地方分割的状况,实行联合经营,加强了领导,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践证明,这种联合可以更好地组织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为国家积累更多的建设资金。
中国石化总公司成立以后,要从宏观经济利益出发,对油气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生产力,合理组织各项事业的开发。那些产品、原料在哪里生产、建设对国家最有利,就要安排在哪里。对技术落后、管理落后、经济效益差的企业或产品,有计划地进行调整和改组,使生产结构日趋合理化。要抓紧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一方面,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压缩现有企业、特别是电厂及工业锅炉烧油的工作,使炼油厂有足够的原料,提高开工率;另一方面,要改造、扩建炼油二次加工装置,提高原油的深度加工和油品的质量。要积极采用新的工艺、新的技术,充分发挥经济实体的优势,把科技力量组织起来,对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进行攻关。要认真消化吸收已经引进的先进技术,使之进一步完善并有所创新,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实行现代化管理,是发挥石化工业优势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没有管理的现代化,就没有石油化工的现代化。不少企业增添了先进装置,发生了落后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的生产设备之间的矛盾,影响了生产能力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各级干部要抓紧培训人才,努力学习和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用好一亿吨石油,从一亿吨石油中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是保证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战略决策之一。愿石油化工系统的同志们,为强国兴邦发扬进取精神,努力把总公司办成一个技术先进、管理先进,在国内外市场都有竞争力的经济实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