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缅甸为发展教育事业而努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13
第7版()
专栏:在第三世界

缅甸为发展教育事业而努力
李谋 姚秉彦
缅甸经过多年的努力,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据统计,教育经费从独立前的600万缅元增加到1980—1981年度的7.4亿缅元。大学从1956年的4所增加到1981年的37所;中学从1956年的635所增加到1981年的1,924所;小学从1956年的1万多所增加到1981年的约2.2万所。在校学生数从1956年占全国人口的9%增加到1981年的15.5%。
缅甸政府为发展教育事业,采取了各种措施。
一、积极开展扫盲工作。独立以后,缅甸政府即开始扫盲工作。从1969年起大规模展开。十多年来,政府利用学校假期,组织动员大专院校和中学的学生200多万人次义务参加这项工作。一个镇区任务完成后,即举行大会隆重庆祝。政府教育部门和地方负责人都亲临祝贺。据报道,到1982年7月底止,已有173个镇区扫除了文盲。曼德勒、仰光和马圭等三省已成为无文盲省。政府计划在1990年扫除全国文盲。
二、多方努力普及教育。在截至1981—1982年度的第三个四年计划中,明确提出“要为人人获得普通教育的机会而努力”。
在计划的前三年中,在校学生人数每年均以20万人的速度递增,尤其是初等教育发展较快。
在积极开展全日制教育的同时,还注意发展夜校教育。政府规定夜校也使用普通中学的教材,结业后考试及格者由教育部发给正式文凭予以承认。根据1980年统计,仅仰光省就有28所这类学校。在校学生达1.5万余人。
教育部专门设置函授教育司,举办函授教育,确认函授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1979—1980年度已有学生3.8万余人,并在全国26个镇区设立辅导班,为学生解答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政府从1964年开始,就在中学生中实行优秀生计划,至1981年,已先后涌现了5,531名优秀生,缅甸政府提出了“优秀生要为国家服务”的口号。政府在额不里、茵莱等风景秀丽的地区为优秀生开辟优秀生夏令营。每年暑假国家送优秀生去夏令营,使他们体察人民生活,增长知识。优秀生的活动推动了学生的学习。
三、重视高等教育。独立后,缅甸政府对高等教育进行了几次调整、改革。高等教育也得到较大发展。1981年11月20日,缅甸政府决定将莱、九文台、勃达唐3个地区学院并入仰光文理科大学,改名为仰光大学;将曼德勒地区学院并入曼德勒文理科大学,改名为曼德勒大学,并将各地区学院分别隶属于仰光大学和曼德勒大学。现在,缅甸全国的37所大学中,就读的大学生有15万多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