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采取多种措施 防止粮食霉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13
第8版()
专栏:探讨与研究

采取多种措施 防止粮食霉变
看了你报五月七日第五版发表的《一些地方粮库粮食霉变情况严重》的“来信综述”和记者、通讯员写的《粮食霉变原因何在?》的调查汇报,我认为要想防止粮食霉变,应当改变入库时间和贮藏办法。
我和长春市粮食科学研究所的赵宗英同志,曾对粮食发热霉变这一问题,进行过调查、探讨、试验和测定,发现库存玉米所以发热霉变,主要是由于入库玉米水分大、入库时间早、室外温度高造成的。
近几年,我省有些地方粮库都是在十月十五日左右开始新粮入库。这时玉米的水分含量都在百分之二十以上,室外温度在十到十五度,库存不几天玉米就发热了。粮库不得不倒囤。每倒一个囤花费四十元,其开支之大是可想而知的。粮库最怕高水分新粮入库。可是,各级领导部门不管保管粮食发生多大损失,有多大困难,却片面追求交粮进度,这对国家是有害无益的。
解决粮食霉变的办法,要立足于改革。因此,建议采取下面一些措施来降低玉米水分:
一、把玉米水分降在田间。这是六十年代试验用过的“玉米田间站杆扒皮”措施。玉米还没有掰下就先扒皮,这样既可降低玉米水分含量,又可促进玉米籽粒的饱满。这个办法应该大力推广。
二、把玉米水分降在农村。可动员千家万户把玉米带穗贮藏,经过一冬的自然通风降湿、降温,玉米水分含量可降到或接近安全标准。
三、新粮入库后,立即进行烘干、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降低水分含量,以确保玉米贮藏安全。
四、推迟高水分玉米入库时间。根据我省的气候条件,高水分玉米一定要在室外温度降至零度以下才宜入库,大体在十一月中旬。
由于粮库接受玉米量很大,可分前后两个阶段入库。按照我省情况,第一阶段在十二月底前,接收农民送交的含水分较高的玉米,约占应交量的百分之五十左右。第二阶段在次年三月,接收农民带穗贮藏一冬的水分较低的玉米。这样既不影响农民耕作,粮食部门还可以减少保管大量高水分玉米,改变历年经常发生的粮食发热霉变的被动局面。
吉林省粮食学校 刘廷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