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力戒“一刀切”——再论搞好农村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14
第1版()
专栏:社论

力戒“一刀切”——再论搞好农村调查
本报6月1日,报道了赵紫阳同志视察陕西省时关于水利建设、旱作农业和节约用水问题的谈话纪要。这个谈话中提出的一些意见,对如何进行当前的水利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如何搞好农村调查,也是有益的启示。建议各级领导同志,尤其是从事农村工作的领导同志,用心读一读,想一想,从中学习如何作调查研究,如何了解和掌握农村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群众中的新创造、新经验。
调查研究是制定和执行政策的基础工作。从制定政策来说,经过调查研究,了解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从执行政策来说,经过调查研究,掌握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才能把党的方针、政策同当地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近几年来,在我们党内,善于作调查研究,善于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同志,一年比一年多起来了,因而工作做得生动活泼、卓有成效的地方愈来愈多。对农业体制进行的重大改革,正是由于全党上下对农村的情况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才冲破了那种管理过分集中、形式过于单一的体制,创造了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使我国农村中这个长期没有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但是,我们也经常看到另一种情况,有些同志思想上不刻苦,或者怕这怕那,总是不能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因而他们那里的工作打不开局面。他们办事情,想问题,往往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不注意每一具体事物的特殊性,实行对症下药的个别指导,而是从主观愿望出发,从本本出发,动辄“一刀切”、“一哄而起”。比如,农户自愿实行的经济联合是应当肯定和支持的,但有的同志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遵守群众自愿互利的原则,实行强制性的捏合;又如,农业体制的改革是必须进行的,但有的同志不通过试点,不根据当地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群众的需要,匆匆忙忙成立这个公司、那个公司,力求齐全,搭花架子,以致人员众多,效果不大。这样一种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虽属个别现象,但若不及时加以纠正,听其蔓延成风,势必给我们的事业带来危害。
为什么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一刀切”呢?这是因为,各地农村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它们的发展是千变万化的。如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也不会有两个地方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发展情况是完全相同的。拿农业的技术改造来说,许多发达国家这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他们的有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是在我国的条件下,如果照搬他们的做法,是绝然行不通的。同样,在这个省、这个县解决了的问题,如果一成不变地照搬到另一个省、另一个县,也未必有效。比如,在那些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搞灌溉农业有成功的经验,而在那些水资源贫乏的干旱地区,也要大兴水利建设,走灌溉农业的路,就会得不偿失,只能是“水路不通走旱路”。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唯物主义者应当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如果不问实际情况如何,对千差万别的事物用一个模子去套,对千变万化的情况强行“一刀切”,其结果,优势就可能变成劣势,长处就可能变成短处,本来能够办好的事情,就可能办糟。总之,中国农村之大,情况之复杂,要求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要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实施的具体措施和步骤,切不可“一刀切”,切不可提千篇一律的措施和要求,搞整齐划一的步伐。各级领导同志都应当时刻牢记这一点。
我们反对“一刀切”,并不是提倡各行其是,各自为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能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党的方针、政策必须贯彻,既不能允许借口情况特殊而拒不执行,也不能允许出于个人的好恶而随意取舍。但是,不把党的方针、政策同各自的实际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加以贯彻,只是刻板式地照抄、照转,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是我们必须坚决改正和抛弃的。
农村一些地方出现的“一刀切”做法,同某些同志不愿意或不善于作调查研究,对所在地区和部门的情况若明若暗,胸中无数,有着直接的关系。对实际情况没有真正的了解,就不会有真正好的领导。了解情况的唯一办法,只有迈开双脚到农村中去、到农民群众中去,做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工作。本报6月3日发表的《进一步搞好农村调查》的社论中,曾就如何加强农村调查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意见。这里,还要补充两点:一要不避艰辛,肯下功夫。农村的条件比城市艰苦,深入农村基层就要不怕吃苦。图安逸,图省事,不花力气,不动脑筋,是搞不好农村调查的。二要将调查研究的主要精力,集中到了解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上来。农村的改革正在深入,新事物层出不穷,只有及时把握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取得指导工作的主动权。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为老情况、老经验所束缚,更不能为那些已经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证明是靠不住、行不通的观点和做法所束缚,而应当勇于根据新的实践,舍弃或修正那些错误的、不完全的、不恰当的判断和结论,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