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认识农民与教育农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14
第5版()
专栏:

认识农民与教育农民
吴象
农民的一些重大思想问题是围绕着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的。关键在于帮助农民弄清楚联产承包制的由来、性质和前景,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处理好自主权与服从国家计划的关系,处理好个人劳动致富与团结互助、共同富裕的关系。这是能够把现行政策教育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结合起来的一个结合点。紧紧抓住这个结合点,现行政策的教育就不会就事论事,以致助长各顾各的倾向;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也就不致变成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农民懂得现行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更加充满信心争取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
教育农民的问题,一直是我们党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问题。当前对农民的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二是现行政策的教育。这两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正确认识和对待当代的农民。
多年来,我们一讲到农民,总是强调“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其实,列宁的这一句话,是针对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个体农民和其他小生产者的一些具体情况所作的判断,不能不分时间、地点和条件到处套用,而应该认真调查了解当代中国农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新变化。
有些同志认为,不管怎么变化,农民毕竟是农民,具有既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的两重性。特别是实行家庭承包制以后,各顾各、讲实惠的倾向普遍滋长。生产发展了,思想落后了;收入多了,私心重了。这种看法表明,在认识农民的问题上,“左”倾思想的影响还远远没有肃清。如果继续用“左”的老眼光去观察已经变化了的农民队伍,必然把坚持现行政策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去冬全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前后,吉林、江苏、湖南、江西、浙江、上海等十多个省、市,都对当地农民队伍的状况作过大量的比较深入、系统的调查。从这些调查材料看,不少地方确有些农民只图个人发家致富,不顾国家和集体利益,不履行合同义务,有的还损公肥私,投机倒把,乱占耕地、滥伐森林。少数地方封建迷信、赌博、偷盗、宗族活动等又在抬头。这是无须否认的事实。但是,各省、市的调查普遍证明,现阶段广大农民思想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最突出的变化是,热忱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社会主义主人翁的自豪感大大增强。据湖南对重点调查的1,521户的户主进行民意测验,对于纠正一平二调、减轻农民不合理的负担,发展家庭副业,开放集市贸易,提高农副产品价格,尊重农民自主权等项方针政策,表示拥护的占100%;对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裕起来,给地富反坏右分子摘帽、平反冤假错案等项方针政策表示拥护的占98%。许多原来做过农村工作的同志无不认为,农民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热爱和拥护,其面之广,其心之诚,其情之深,其意之坚,除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解放前后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初期以外,其他时期还很少见过。
广大农民所以热爱和拥护党的现行政策,主要是因为饱受了“左”倾错误给他们带来的痛苦,在三中全会以后,又从实践中尝到了新的农村政策给他们带来的甜头。仍以湖南的调查为例。临湘县坦渡公社胜利大队龙口生产队共有37户,在“割资本主义尾巴”过程中,户户挨过批。全队158人,只有9张床,7床蚊帐,欠债1.7万元。三中全会以后,不搞批批斗斗,生产大发展,人均净收入达到230多元,最多的户人均800多元,14户建了新屋。据湖南岳阳专区重点调查的1,500多户摸底,90%以上或明或暗都订有发家致富的“小规划”。亿万农民通过近几年农业生产的发展,看到了社会主义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蕴藏着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迸发出来了,高涨起来了。
我国农民与许多国家的农民不同,历史上深受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和残酷剥削,更富于革命的韧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亿万农民革命的韧性是我国民主革命经历多次艰难、曲折终于取得彻底胜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得到了解放,得到了土地,对党有深厚的感情。又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已经由过去的小私有者变为合作制下新型的劳动者。他们的经济地位和工人阶级更接近了,共同利益更多了,政治上的一致性更大了,农民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社会主义建设的命运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了。当我们党发生失误、社会主义事业遭到挫折的时候,农民并没有离开党,离开社会主义道路。现在,党经过拨乱反正,各项方针政策更加切合实际,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农民怎么会不更坚决地跟着党走社会主义道路呢?当然农民不可能自发地产生社会主义,而必须由马克思主义政党去灌输。几千年小私有生产方式对农民的影响,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消除,而当前新情况下各种剥削阶级思想的腐蚀作用又有所增长,这就使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突出了。但是,如果把一部分消极因素误认为当代农民思想的本质和主流,那么,就不可能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正确政策的推行,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社会主义觉悟,有利于促使农民认识社会主义优越性,从而也就不可能理解坚持现行政策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一致性。用这种指导思想对农民进行教育,很可能出现两种情况:或者把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变成脱离实际的空谈,或者把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看成“超越历史阶段”的蠢事,认为根本没有必要。
农民是最讲究实际的人。教育农民,解决农民的思想问题,不能发空议论,讲空道理,必须结合他们的切身利益和切身经验,自近而远,由浅入深,把道理贯穿在实际行动之中,“有鼻子有眼”,使他们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才大。而且,一个时期只能抓一个主要矛盾,不要一讲一大堆,弄不清,记不住。当前全国农村中最深刻的变化是普遍实行了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中一些重大的思想问题都是围绕着责任制产生或者与责任制直接关联的。解决农民的这些思想问题,关键在于帮助农民弄清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由来、性质和前景,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处理好自主权与服从国家计划的关系,处理好个人劳动致富与团结互助、共同富裕的关系。这既是现行政策的教育,又是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是能够把这两方面教育结合起来的一个结合点。因为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本身并不是共产主义制度,却又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在现阶段的实践。紧紧抓住这个结合点,现行政策的教育就不会就事论事,以致助长各顾各,“一切向钱看”的偏向;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也就不会变成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农民懂得现行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更加充满信心去争取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为了把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同现行政策的教育结合得好,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第一,宣传既要胸怀大志,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又要脚踏实地加强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是有其特定的质的规定性的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阶段的各项政策与将来的共产主义阶段有原则的区别,但我们现在的一切努力,又都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放松了现在的努力,实际上也就放弃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因此,一定要把当前工作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把当前利益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任务仍然很艰巨,困难仍然很多,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用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来武装共产党员和全体人民。有了远大理想,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就能振奋精神,同心同德,更自觉地做好当前的工作,用高昂的热情去战胜困难,社会主义社会就具有坚强的统一意志和前进的巨大动力。与此同时,要反复强调,共产主义(包括社会主义)从来不排斥个人利益。斯大林说:“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并不否认个人利益”,“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给这种个人利益以最充分的满足”。过去损害农民个人利益的“大呼隆”、“大锅饭”,既不符合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更是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歪曲。当前农村政策之所
以正确,就因为它能使集体所有制的优越性和家庭经营的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兼顾了国家、集体和社员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因此,要教育农民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自觉地把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决不能损公肥私,假公济私。
第二,宣传只有坚决执行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才能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打好基础。党的十二大在强调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同时,明确指出:“在现阶段,我们必须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坚持按劳分配制度和其他各项社会主义制度”。按劳分配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型的分配关系,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当然,从共产主义的观点来看,按劳分配有它的历史局限性,消除这种局限性,实现共产主义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但这不仅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而且正是为了将来实现这个目标,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随着生产的发展,更加充分地实现按劳分配原则,并且不断完善按劳分配的制度。目前有少数人热衷于追求金钱,“一切向钱看”,这是旧社会遗留下的腐朽的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也是国内外资本主义因素侵袭的反映。这是对按劳分配的破坏,而决不是按劳分配的结果。过去把恩格斯说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存在的“资产阶级权利”,说成是“产生资产阶级的重要的经济基础”,主张要限制、批判甚至取消按劳分配,这是错误的。今后我们要反复坚持宣传、大力提倡劳动致富,多劳多得,充分发挥按劳分配的历史进步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生产建设的发展,才能为将来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打好基础。
第三,宣传为社会多作贡献的思想,树立自觉的劳动态度。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同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是有原则区别的。但是按劳分配也好,按需分配也好,都必须同各尽所能相联系。因此在社会主义阶段,就应该提倡为社会多作贡献,提倡自觉的劳动态度。在社会主义阶段,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必须使劳动者得到合理的报酬。但劳动者应当首先为社会各尽所能地工作,经过必要的扣留后才能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劳动报酬是社会对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的一种客观评价,有觉悟的劳动者不会去斤斤计较。河北省涿鹿县外虎沟大队社员陈世贵,靠种龙眼葡萄致富。去年3月他写的介绍“龙眼”葡萄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后,相继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社队和农民的700多封信。一年来他把自己的技术知识连同9万棵苗种寄到26个省、市、自治区去,帮助素不相识的人掌握技术,劳动致富。仅运费邮资就花了100多元。这种助人为乐的胸怀,不就是共产主义精神的生动表现吗?近几年来,随着“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广泛开展,共产主义精神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大为发扬。共产主义因素就在我们身边,共产主义新人正在不断涌现、逐步成长。象陈世贵这样的榜样几乎各地都有。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这些典型,用农民中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去教育农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