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保护荒山植被 实行科学治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15
第2版()
专栏:

保护荒山植被 实行科学治山
本报评论员
把荒山、荒坡、荒沟承包给农民开发治理,承包者成了治山的主人,有明确的责、权、利,农民的积极性很高,今春各地山区植树造林种草的数量和质量,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这种积极性是非常可贵的,我们应该十分珍视它。但是,同办其他许多事情一样,只有积极性,不注意科学性,往往办不好,甚至会办坏;事情办不好反过来又会挫伤群众的积极性。在这方面我们曾经有过不少教训。
科学开发治理荒山,要做的事情很多,当前最为要紧的是,要切实保护原有植被,不断增加新的植被,保持水土。没有或少有植被的荒山,不能涵养水分、保护土壤和水源,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使山区土壤贫瘠,出产不了多少产品,人民生活因之贫困;如果继续垦荒,广种薄收,会进一步带来水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我们开发荒山,就是要改变这种恶性循环。开发荒山讲求责、权、利,首先是要尽责,就是要把保护和增加荒山植被、保持水土放在首位。因此,在签订承包合同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明确规定垦殖方法、绿化年限。合同签订以后,出包单位和林业、水土保持部门不能撒手不管,要经常检查,监督合同的执行,发现问题及时作妥善处理。
1982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水土保持工作条例》是科学开发治理荒山的准则。目前一些地方发生的破坏水土保持事件,与这一《条例》未得到广泛宣传分不开。各级干部、林业和水土保持部门的科技人员,要向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深入宣讲这一《条例》,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提高干部和群众对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贯彻执行这一条例的自觉性。同时,要指导承包者科学造林种草,科学用地。
开发荒山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林木生长期长,少则三五年、多则几十年才能得利,要保护群众的积极性,使群众从开发荒山中得到实惠。群众往往对眼前利益看得重一些,我们则要教育群众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同全局利益的关系,讲清利害得失;群众是通情达理的,只要做好规划,措施得当,这些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的。各地山区都有自己的优势,要从实际出发,发挥优势,既不放弃受益的机会,又利于治山,保持水土。比如,安排植树或种草品种的受益时间,要长短结合,做到以短养长;要重视林、牧、副、加工等业的综合发展,等等。
入夏以来,我国南北方不少山区雨水较多,今年又是农民较大面积承包荒山的头一年,形势对开发荒山有利,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对此,我们要看得全面一些,想得周到一些,采取的措施扎实一些。各地要对荒山开发情况作一次检查,结合实际制定一些科学治山的具体章法和乡规民约等,决不允许一边治理,一边破坏原有植被,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已经出现问题的地方,要象迁西县那样及时采取措施,对极个别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行政干预或经济制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