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两个过程”、“三次高潮”能概括为中国近代史的体系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15
第5版()
专栏:

“两个过程”、“三次高潮”能概括为中国近代史的体系吗?
我国长期以来,把中国近代史体系概括为“两个过程”、“三次高潮”。最近,胡滨同志在《文史哲》(一九八三年第三期)发表文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文章认为,所谓“两个过程”,是引用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所说的“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这句话来概括中国近代史。毛泽东同志的这篇文章写于一九三九年,是一篇光辉的历史文献。但是,毛泽东同志的原意,根本不是用上述那句话来概述中国近代史的全部内容。相反,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明确指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他在这里所说的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除了上述“两个过程”之外,还包含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反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在内。此外,反映近代中国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斗争的“新学与旧学之争”、“西学与中学之争”,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所谓“三次高潮”,是说中国近代史上发生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三次革命高潮,并将它们用来作为中国近代史分期的重要标志。中国近代史上是否真正出现过所谓“三次革命高潮”,这当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这里,暂且不谈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仅就义和团运动来说,它是一次对外民族战争,而不是单纯的农民战争;是一个反帝爱国运动,而不是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在性质上与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是相同的,尽管它们本身各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义和团运动不能列入“革命高潮”之内,中国近代史上不存在所谓“三次革命高潮”,这是显而易见的。此外,将革命高潮作为中国近代史分期的重要标志,也大有商榷的余地,因为它完全忽视了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不足以显示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