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阿拉伯粮食自给的宏伟计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15
第7版()
专栏:

阿拉伯粮食自给的宏伟计划
时延春
农业落后导致农产品匮乏,是目前第三世界不少国家面临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阿拉伯世界尤为突出。
阿拉伯各国约有1.65亿人口,拥有可耕地29.7亿亩,平均每人18亩;已耕地6.945亿亩,平均每人4亩多;还拥有37.8亿亩牧场和漫长的海岸线。但阿拉伯国家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却远远不能自给,每年都需大量进口。1975年,阿拉伯各国缺粮1,120万吨,1980年增加到1,320万吨。1970年,这些国家进口农产品总值仅1亿美元,1975年上升到47亿美元,1981年猛增到190亿美元。1977—1979年,阿拉伯各国购买了世界小麦出口总额的17%,大米总额的15%,活羊总额的40%,棉籽油总额的53%。
阿拉伯国家多数位于中东地区。这个地区过去曾一度被誉为世界粮仓之一,而今天却成为世界农产品市场的头号买主。这一严酷现实引起了这些国家领导人和有关专家们的不安和重视。他们深深感到,农业的落后不仅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还造成对农产品主要出口国的依赖,严重损害着本国的政治独立。数月前埃及《金字塔报》主编伊卜拉欣·纳法随同穆巴拉克总统访华时,对最近几年中国农业的迅速发展非常赞赏。他颇有感慨地写道:“在当前这个时代,小麦正在逐渐变成小麦出口国手中的战略武器。因此,增加粮食产量在经济、财政和政治方面都有宝贵价值。”
阿拉伯人自己能否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实现粮食自给是阿拉伯的神话吗?围绕农业这个中心议题,阿拉伯工、农、商会于今年2月召开了第二十七届大会。与会者对阿拉伯农业的情况作了全面分析,一致认为,阿拉伯农业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有些国家对农业发展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农业投资太少;在农田占有和使用、农场管理、农产品价格、运输、销售等方面缺少正确的农业政策;在改良土壤、选用良种、灌溉施肥、农田管理及收割储存等环节没有或很少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不讲究科学种田;农村落后,文化水平低,发展缓慢,人口大量流往城市,大批农业技术人员流往国外,致使不少农村严重缺少劳动力,尤其缺少农业技术人员。
与会者还认为,阿拉伯国家幅员广大,可耕地和牧场面积相当可观;农村人口占全部人口的56%,劳动力比较充足;有些国家财政经济殷实雄厚,农业资金和信贷问题较易解决;在农业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因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阿拉伯国家发展农业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阿拉伯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并非荒诞离奇的神话。
最近,阿拉伯农业发展组织制定了一项宏伟的农业发展规划。这项规划从阿拉伯农业的现状出发,根据采用先进农业技术和实现农村综合发展相结合的方针,决定兴建153个大型农业项目。这些项目共分粮食、油料、糖料、畜牧、水产和战略粮食储备六大部类,在单个国家和几个国家交叉进行。根据匡算,这些项目共需333亿美元的资金,其中266亿美元用于各国项目,67亿美元用于跨国项目。
为实施上述规划,阿拉伯世界成立了由各国农业部长组成的专门委员会。该委员会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资金情况、项目规模和地理布局等原则,选定了53个项目作为优先发展的第一期工程。其中16个项目用于发展粮食和油料作物,21个项目用于发展畜牧业,10个项目用于发展糖料作物,5个项目用于发展水产业,1个项目用于资助巴勒斯坦农业部门。这些项目投产后,阿拉伯小麦生产预计将增加37%,水产品增加86%,油料增加38%,糖料增加24%,畜牧业也将有较大幅度增加。增产的总产值将达681亿美元。届时,有些产品的进口额将大大减少,有些产品如水产品、大麦、玉米等还可能有余额出口。阿拉伯农业的改观,对于改变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地位,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巩固自己国家的独立和主权都将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