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为南郭处士想一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15
第8版()
专栏:

为南郭处士想一想
崔永生
近年来,随着精简机构问题的提出,体制改革的实行,引用成语“滥竽充数”的人,也日见其多。由此,我亦不时地忖度起南郭处士其人来。
我总觉得,后人外延韩非子的本意,把南郭处士作为无真才实学、混饭吃的典型,贻笑千古,不免有点儿蛇足。因为,按今天的眼光看,此事不能全怪他。首先,倘若齐宣王不搞三百人的庞大乐队;不爱听奉承话,没有一听到“请为王吹竽”就高兴的癖好;吸收每个队员之前都进行一番考核;不搞不问本事如何、是否出力,一律赐予“廪食”的政策,他不一定敢去“充数”,也不一定“充”得进去的。其次,吃这样的廪食,似乎也无可厚非。不象现在,国家仓库的粮食,是属于人民的,不能胡乱去吃;宣王赐予的“廪食”,是从人民身上刮来的,不吃白不吃,吃了不白吃。再次,也是重要的一点,南郭处士不乏自知之明。当他听到“湣王立,好一一听之”时,拔腿就“逃”,既不死“充”能人、寻由辩白,也不怨天尤人。
当然,说“不能全怪他”,就是还有应怪他的地方。既然自称有德有才的“处士”,就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而不应贪嘴,冒出混饭吃的思想念头来。此其一。这“廪食”虽说该吃,然而终究缺乏“好汉争气”的脊骨,而现出“懒汉争吃”的低眉。此其二。缺乏远见,看不到这一混饭吃的危害。且不说别的,就是能一生如此吃得津津有味、心安理得,也会终生成为山间竹笋,枉活一世的。此其三。所以,不知道他“逃”之时是怎样想,“逃”之后又是怎么做的,依我看,湣王“好一一听之”,对他是一个极好的转机。若醒悟到不能贪“大锅饭”的便宜,再这样混下去,从此学得了本领,由“充数”变成实数,那就真正是坏事变成好事了。
今天诚非往古,我们一些缺少职业智能或人到心不到的同志,也不尽是南郭处士。但是,毋庸讳言,确实存在近似南郭处士而又不如他的人——恋“大锅饭”好吃而不知道其不能吃,有南郭处士的思想而缺少他的明智;也有不能正确对待这些同志的态度——一味埋怨他们的“充”而不问历史原因。如果前者为国计民生想,以南郭处士“充”下去的后果诫自己,学习他的明智而不“逃”,从头学习,造就一身本事;后者如果为南郭处士想一想,予以体谅和帮助,双方把目标统一起来,我们的体制改革工作,就会顺利得多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