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政社分设 各负其责——来自江宁县禄口乡的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16
第3版()
专栏:

政社分设 各负其责
——来自江宁县禄口乡的报告
本报记者 张振国
江苏省江宁县禄口公社正式实行政社分设,已有一年零两个多月。这是江苏省试行农村基层体制改革较早、较好的公社之一。
经过调查,原来政社合一的体制,存在着党的工作削弱、政权建设似有似无、社队经济“一锅煮”等弊端。特别是农业实行“大包干”后,农村经济异常活跃,原公社党委“一把抓”的领导体制,已不适应这种新情况。经上级党委讨论,决定设置禄口乡,建立乡党委,成立乡政府,保留公社管委会。但将管委会原有的行政机构,一律改为经济实体,设置农业服务公司、农副产品公司和工业公司。经过挑选,组建了乡党委领导班子。配齐了正副乡长和管委会主任。乡党委成员平均年龄38.3岁,文化程度全是高中和初中。经过实践,政社分设的优越性已明显表现出来。
党委管党了
1、组织建设有人抓。全乡34个党支部,多年未改选,现已改选。多年未在农民中发展党员,现已发展了8人。新生大队第四生产队三十多年没有党员,现已吸收一名农民入党。
2、思想工作有人做。去年11月乡党委办了一期为时7天的党员学习十二大文献培训班,除有病请假者外,95%的党员都参加了学习。有些在外地做工的党员也赶回来学习,这是前所未有的。乡党委还抓了两个大队作为联系群众的基点,每个支部都抓了党员联系村民户的工作。过去那种“碰到急事用党员,平时党员甩一边”的现象改变过来了。
3、作风建设有人管。乡党委已开过3次民主生活会。各个支委会、党小组会也都开了3至4次。过去公社党委书记嘴里也离不开党,实际抓的全是粮。那种“党不管党”的现象已不复存在。
乡政府抓政了
1、政权建设逐步稳固。乡人民代表大会制已建立。去年5月18日成立了乡政府。19个大队都建立了村民委员会,并选举产生了村委会主任。村委会下属的民事调解、社会治安、公共卫生委员会以及村民小组,乡规民约也都同步诞生。社会治安空前好转。民事纠纷去年比前年下降64%,山林火灾前年发生8起,去年只有一次。
2、乡政建设较好较快。乡政府认真执行乡人代会的决议,一是把全乡贸易中心——禄口镇一条拖了十多年未修的泥巴路修成了柏油路;二是增办了两所初级中学,去年9月开学,入学青少年增加600名;三是扩大了乡中心文化站,充实了大队俱乐部和小队文化室,给70%的农户安上了有线广播;四是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一年中就使全乡二分之一的贫困户由贫变富,获得南京市、江宁县民政工作先进单位的称号;五是乡长上门宣传计划生育,领取独生证、做绝育手术的越来越多,成为全县计划生育宣传搞得最好的一个乡。社委会搞经济了
1、经济组织逐步形成网络。公社管委会的农副产品公司和工业公司在禄口镇办了杂货、百货、糖业烟酒门市部,农业服务公司联系着正在大量出现的重点户、专业户、科技户、示范户。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花木、水产等专业公司也相继分设。
2、“分工负责,心变专了”。公社管委会主任着重钻研农工商综合经营,三个副主任各钻农工副业生产和经销。他们四人在乡里办的31期粮油、花木、蚕桑、西瓜、养鱼等培训班上,向3,500多村民讲了技术课。农业服务公司干部钻研“盐粳902”水稻良种,获得大面积试种成功,得到上级嘉奖。
古话叫“招财进宝”,禄口人叫“造财进宝”。“造”的结果:去年粮食单产超历史纪录,副业收入由前年的113万元增加到251万元。工业利润也创新纪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