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坚贞不屈的阿富汗姑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16
第6版()
专栏:巴基斯坦通讯

坚贞不屈的阿富汗姑娘
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蒋志强 本报记者 史宗星
1980年4月29日,即阿富汗“4月政变”日的第3天,首都喀布尔的1万多名大中学生为反对苏联武装侵占阿富汗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当时的女学生妥芭·哈米德就是这次斗争的直接参加者。最近,我们在白沙瓦会见了她。
她,今年还不满22岁,脸色白皙,孱弱文静。然而,她却是一位坚贞不屈的战士。她加入那次示威游行队伍时,还是拉比亚·巴尔赫女子中学的学生。她回忆说:“那天上午,我和同学们在校园里高呼反对俄国人占领的口号。我们想走出校门到喀布尔大街上游行示威。可是,军警封锁了大门。同学们向他们扔石块和木头,并奋力冲出校门。大街上,军警想用高压水龙驱散游行队伍,但未得逞。卡尔迈勒当局于是出动直升飞机,从直升飞机上开枪打死打伤了许多学生。”妥芭怀着悲愤的心情说:“那天,我的一个要好的同班同学纳赫德打着旗子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列,被罪恶的子弹夺去了生命,她那时才18岁。仅我们学校就有12名同学为反对俄国人的野蛮侵略而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妥芭对我们说,学生们的斗争持续到学期末。许多学生被取消考试资格。有的被开除学籍,有的竟被投进监狱。她继续说:“我当时勉强被允许参加考试,毕业后进了喀布尔大学文学院。在大学学习期间,为动员同学参加斗争,我经常在他们中散发宣传品。第三学期开始不久,由于我跟‘旗帜派’的一个人发生争吵,学校当局便把我开除了。”
采访前有人告诉我们,妥芭曾被监禁半年,受尽种种非人的折磨和摧残,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正直的阿富汗姑娘的爱国精神。于是,我们关切地问她:
“您是怎样被捕的?”
她回答说:“我被学校开除后,仍秘密进行抗苏斗争。1981年5月的一天,一个支持卡尔迈勒政权的国家的代表团到达喀布尔。我费了很大的劲混进了机场,准备在那儿发传单。但是,传单还没能散发,我发觉一个特务在监视着我。于是,我匆匆离开机场跑到我姑母家。晚上,警察闯了进来,把我拖上吉普车,用黑布蒙上我的脸。之后,我被推进一间黑魆魆的空屋。就这样,我失去人身自由。”
妥芭接着说:“被捕后的第二天,国家情报局的人要我供出所谓‘反革命分子’的名单,并利诱说,只要和他们合作,就在城里为我提供一所房子,还给我一笔买汽车的钱。我不理睬他们,他们又要我按他们的旨意发表电视讲话。对于他们的无耻要求,我统统拒绝了。他们一无所得,恼羞成怒,就把我带到一间拉上黑布帘子、充满血腥味的屋里,把我按在电椅上达10分钟,我昏迷过去了。以后,我绝食一周,身体非常虚弱。他们还不罢休,半月之后,又把我吊在天花板上拉上拽下,长达数十分钟。”妥芭说到这里,摘下了她的宽边眼镜。我们看到她的眼眶发青,面部浮肿。半年的刑讯和监禁,使得她的视力严重衰退,头部和四肢经常疼痛。她歇了一会儿,告诉我们,就在她被关押的普里恰尔监狱里,每天只有下午4时和晚上10时开两顿饭。她和难友们甚至没有上厕所的自由。她十分怀念难友谢拉,她说:“谢拉是喀布尔大学医学院的学生。一天晚上,谢拉被一个俄国人和一个卡尔迈勒走狗拖去审问了好几个钟头,送回牢房时已奄奄一息。几天后的一个清晨,谢拉用钉子扎破颈部动脉,以自己的鲜血在墙上写下‘自由’这个崇高的字眼,并在旁边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妥芭·哈米德说,她是在获释后于去年底逃来巴基斯坦的。她同我们握别时说:“等我身体恢复过来,我要继续为解放自己的祖国尽力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