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尊重群众意愿 发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威力 保定地区建设精神文明取得重要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17
第1版()
专栏:

尊重群众意愿 发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威力
保定地区建设精神文明取得重要经验
据新华社石家庄7月16日电 (记者汪钦、谈风)河北省保定地区农村三千多个大队开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仅仅一年多,社会风气、社会秩序迅速有了全面好转。这些单位把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方针落实到基层的经验,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保定地区在“文化大革命”中曾因局势长期混乱而名闻全国。粉碎“四人帮”以后最初的几年,由于这里没有认真地清理左倾错误,端正思想路线,结果党风、民风和社会风气没有明显好转,赌博偷盗、封建迷信、打架斗殴和大操大办婚事丧事等歪风邪气在一些社队里泛滥开来。广大群众对这些不正之风极为不满。1981年冬,人民解放军驻保定部队某部派出干部,首先在新城县崔中旺大队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村的活动,并很快取得成效。这一活动由于深得人心,经过中共保定地委和驻军提倡,很快便在全区由点到面地得到推广。目前全区开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村活动的大队已达3,019个,占全区大队总数的49%。这些文明村已普遍制定了干部守则、乡规民约,涌现出大批五好家庭等体现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新人新事。这些村里还成立了88,000多个学雷锋小组、青年服务组和助耕队等为群众办好事的组织,一年多来他们义务整修的道路就达三千多里、桥70多座。几乎每个文明村都建立了“青年民兵之家”,平均每三个开展文明村活动的大队就有一个办起了农民技术夜校。同时,这些文明村还基本刹住了封建迷信和大办婚事丧事等歪风。
保定地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之所以能在很短时间内就取得显著成效,一方面是由于这一活动适应了十年内乱后当地群众急切希望改变不良社会风气和不安定社会秩序的需要,适应了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广大农民迫切希望学习科学技术和改善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和开展这一活动采取了正确的方法有关,这种方法就是:相信和依靠群众,坚持耐心疏导和运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舆论力量,扶正祛邪。这种方法的主要之点是:
第一,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的意愿。各单位都根据各自不同的自然、政治、经济以及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条件决定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工作方针,实际需要搞什么就搞什么,群众要求搞什么就搞什么。例如,农民群众逢年过节有自动进行大扫除的良好习惯,并且希望常年有个干干净净的生活环境,而这件事又简单易行,容易生效,所以许多单位都以搞好环境卫生为文明村建设的突破口,并且根据群众的意愿或者先修理街道,或者先修建公共厕所,或者先解决供人畜饮水的水源问题。这样经过治理环境卫生、整顿村容村貌之后,第二步就开展建设五好家庭、订立乡规民约等活动,整顿社会秩序。第三步是突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加强了文化建设和科学技术的传播。这样,文明村建设的内容,就扩展到了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二,挖掘积极因素,树立正面典型,发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威力。象赡养父母、孝敬老人、邻里和睦相处等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好人好事,即使在一些最落后的村庄里也会找到。抓住这些积极因素广为宣扬,就会发挥巨大的教育威力。例如,安新县东垒头大队社员赵春兴一家被群众评为五好家庭,大队当即敲锣打鼓地给他家送去“五好家庭”的光荣匾,并广为宣传他们的事迹,驻军还请赵春兴到部队做报告。这样一来,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一些家庭不和的,纷纷表示要向赵春兴家学习,全村很快就涌现出25户五好家庭、35户“好妯娌”、62个“好媳妇”和14个“好婆婆”。实践证明,这些经群众自己反复评议产生的典型,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乐于接受,一经宣传,就会在村里树起是非、美丑、荣辱的标准,形成舆论力量。 
第三,耐心疏导,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各个大队在建设精神文明活动中,对那些有这种那种小毛病的人,坚持采取耐心疏导的方针,逐个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转化工作,其中包括发动他们的亲友对他们进行富有说服力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教育。这些做法,使各文明村里沾染一些劣迹行为的人绝大多数都已改邪归正,有的还成了学雷锋的好青年,有的成了劳动致富的能手。
第四,建立党员、干部联系户制度,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村庄,一般都有一个较坚强的党支部和一个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组成的较强的政治工作队伍。每个有条件的党员、干部,都要与三、五户社员家庭建立联系,向他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既做群众的知心人,又当好党支部和群众的联络员。建立联系户的党员,绝大部分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第五,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本质联系,用精神文明推动物质文明建设。这次开展文明村活动,各地都努力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在抓物质文明建设方面,主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党的农村政策的长期稳定性和劳动致富光荣以及挣钱走正道,致富讲风格等,用以打消部分社员担心政策变、想富不敢富的思想顾虑,抵制“一切向钱看”等不良倾向,从而达到既坚定劳动致富的信心,又确保劳动致富的正确方向。为帮助农民尽快掌握劳动致富的本领,各文明村都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培训技术骨干,推广先进技术等办法,帮助群众用科学知识的力量发展农副业生产,广开致富门路。目前,全区已有1,000个文明村办起了科技夜校,2,800个文明村建立了科普小组,69,000多人参加了各种科普活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