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兴办社队加工业 综合利用海产品 烟台地区渔业生产商品率提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17
第2版()
专栏:

兴办社队加工业 综合利用海产品
烟台地区渔业生产商品率提高
本报讯 通讯员刘元林报道:山东省烟台地区十分重视海产品的加工和综合利用。去年,全区由社队加工的各种海产品达3.5万吨,产值1,100万元,占海洋渔业总产值的12%。
烟台地区海岸线长达1,300多公里,近几年来,由于加工措施跟不上去,一些优质鱼变成了臭鱼、烂鱼,大量的小鱼小虾和“下脚料”变成了“腥粪”、农肥。针对这种状况,烟台地区决定在国营水产供销公司开展水产品加工的同时,大力兴办社、队海产品加工业,重点开展优质鱼保鲜和低值、滞销产品的加工与综合利用。沿海县、市决定,允许生产单位对派购外产品实行自加工和跨地区销售;允许以交售加工品代替国家派购任务。有些沿海县、市成立了国、队联营的海产品加工、运销公司。渔业社队已建成冷藏厂、罐头厂、鱼粉厂和水产品加工厂30多座,还有一些正在建设之中。
海产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使烟台地区的渔业经济发生很大变化。
海产品的质量和商品率普遍提高了。荣成县的靖海、朱口、院夼、龙须岛等年产鱼千万斤以上的大队,过去每年有10%的低值鱼货,被作为“腥肥”送入农田。质量较好的鱼货,又要送到几十里外的国营水产公司加工,长途运输,几经周折,往往使鱼的质量大大降低。现在,鱼一捕上来就挑选分类,就地加工。去年,这些渔业队的海产品商品率大都达到了90%以上,其中冷冻品占40%多。
渔民收入增加了。一斤鹰爪虾,过去卖原料仅能收入四五角钱。现在加工成“海米”、“手扒虾”等名产品,将其壳加工成鱼粉,产值提高两倍以上。这个县的连城大队,将当地国营水产供销站的“下脚料”回收起来加工成鱼粉,去年一年就收入2.7万元,全队人均150元。
海产品的花色品种多了。不仅有鲜品和干品,而且还有各种罐头和鱼松、鱼糜、海胆酱、海蜒等高级海产品,加工品种类已达40多种。大多数包装小巧,食用方便,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为滞销品打开了销路。过去大量积压的海带,现在加工成“五味海带丝”、“海带青红丝”、“海带饴”等10多种精细、快餐小包装食品,受到消费者欢迎。
扩大了就业门路。目前,全地区常年从事海产品加工业的劳力已达3,000余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